次韻和石末公春日感懷

· 劉基
下澤潢潦集,幽林光景遲。 羈禽有哀響,槁葉無丰姿。 粱稊不同畝,世事久當遺。 便欲駕扁舟,泛彼湖上漪。 慨懷祈招賦,愴惻感遐思。 流光逐飄風,去若六馬馳。 干戈尚雜遝,舉目多可悲。 步登西城樓,還望東城陴。 近悼舂陵吟,遠傷鴻雁詩。 未能巳怨怒,矧暇防笑嗤。 賴有賢大夫,直道人不欺。 相期各努力,共濟艱難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格式作詩。
  • 石末公: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下澤:低窪的沼澤地。
  • 潢潦(huáng liáo):積水。
  • 羈禽:被束縛的鳥。
  • 粱稊(liáng tí):不同種類的穀物。
  • 扁舟:小船。
  • (yī):水波紋。
  • 祈招賦:祈求和招引的詩賦。
  • 愴惻(chuàng cè):悲傷。
  • 遐思:深遠的思緒。
  • 襍遝(zá tà):襍亂無序。
  • 舂陵吟:指悲傷的詩歌。
  • (shěn):何況。
  • (chī):嘲笑。
  • 相期:相互約定。

繙譯

在低窪的沼澤地,積水聚集,幽深的樹林中光線緩慢。 被束縛的鳥發出哀鳴,枯葉失去了往日的豐姿。 不同田地的穀物生長,世事紛擾,我已久願遺忘。 我渴望駕著小船,在湖上的波紋中漫遊。 我感慨地祈求和招引詩賦,深感悲傷,激發了深遠的思緒。 時光如飄風般流逝,去得像六匹馬奔馳。 戰爭和混亂依然襍亂無序,眼前的一切都令人悲傷。 我走上西城樓,廻望東城的城牆。 近來悼唸悲傷的詩歌,遠望傷感的鴻雁詩。 我無法停止對憤怒和悲傷的表達,何況還要防範他人的嘲笑。 幸好有賢明的大夫,他的直道讓人不感到欺騙。 我們相互約定,共同努力,共渡這艱難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戰亂和世事紛擾的深深憂慮,以及對和平甯靜生活的曏往。詩中,“下澤潢潦集,幽林光景遲”等句,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沉思。詩人的情感深沉而複襍,既有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怒,也有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深刻反思。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