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謂
食野甘榆棘,乘流接海鯨。 駭雞稱國寶,闢水得天名。 巴浦千年跡,黃支萬里程。 至循來禁籞,六擾莫心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犀(xī)**:**犀牛 ,一種珍貴的野生動物。
  • 食野甘榆棘:說犀牛以荒野中的榆樹、荊棘爲食。 :以……爲美味。
  • 乘流接海鯨:指犀牛能順着水流活動,與海中的鯨魚都有一定關聯(此處爲誇張想象) 。 乘流:順着水流。
  • 駭雞稱國寶:傳說犀牛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讓雞感到害怕,被當作國寶看待 。 駭雞:使雞害怕。
  • 闢水得天名:傳聞犀牛有闢水的功能,由此獲得特殊的名聲 。 闢水:避免水的侵害等(帶有神話色彩的表述) 。
  • 巴浦千年跡:「巴浦」可能是一個泛指的地域,指犀牛在這樣的地方留下了千年的遺蹟。 巴浦:某地名(較爲生僻難找確切所指,結合語境大致理解爲偏遠帶有犀牛生存痕跡之處)。
  • 黃支萬里程:「黃支」是古代的一個國家名,這裏說犀牛所在的範圍非常遙遠,乃至來自萬里之外的黃支國。 黃支:古國外名。
  • 至循來禁籞(yù):到了被馴服遵循人的意願後進入皇家苑囿。 至循:非常馴服。 禁籞:皇家園林或苑囿。
  • 六擾莫心驚:「六擾」原指六種家畜(馬、牛、羊、豕、犬、雞) ,這裏說犀牛被馴服後,和這些家畜相處,讓家畜也不感到害怕驚慌。 六擾:六種家畜,此處泛指一般家畜 。

翻譯

犀牛在原野上甘食榆樹和荊棘,順着水流彷彿能與海中的鯨魚相連。它有讓雞懼怕的能力,因而被稱作國寶,又因傳聞有闢水的本領而聲名遠揚。在遙遠如巴浦的地方有它千年的蹤跡,從萬里之外的黃支國而來。當它被馴服得十分溫順來到皇家苑囿,與各種家畜相處都不會讓它們驚慌。

賞析

這首詩圍繞犀牛展開描寫,展現了犀牛的諸多特徵和神奇之處。開篇「食野甘榆棘,乘流接海鯨」就從犀牛的食性與生存空間着筆,給人一種犀牛生活於廣袤天地的質樸與神祕之感。接着「駭雞稱國寶,闢水得天名」通過神奇傳說,賦予犀牛非凡的能力,增添了其神祕的色彩,反映出古人對它的尊崇與神祕化認知。「巴浦千年跡,黃支萬里程」強調犀牛來源的遙遠與神祕,它彷彿承載着久遠的歷史和跨越萬里的行程。最後「至循來禁籞,六擾莫心驚」描寫犀牛被馴服進入皇家苑囿後的和諧場景,暗示了犀牛即使有着強大的能力和神祕的過往,也能與人以及其它動物和諧共處 ,增添了一絲溫情與安寧的氛圍。整首詩融合了現實與傳說,全面描繪了犀牛這一生物,呈現出古人對世間珍稀生物獨特的認知與情感。

丁謂

丁謂

宋蘇州長洲人,字謂之,後更字公言。太宗淳化三年進士。爲大理評事、通判饒州,遷尚書工部員外郎、三司使。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以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歷任工、刑、兵、吏四部尚書,進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晉國公。機敏有智謀,憸狡過人,善揣摩人意。喜爲詩,通曉圖畫、博弈、音律。真宗朝營建宮觀,僞造祥異,多發於謂與王欽若。仁宗即位,因其前後欺罔、與內侍雷允恭交通、擅遷真宗陵寢,貶崖州司戶參軍,徙雷州、道州。明道年中授祕書監致仕,卒於光州。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