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都春 · 上元

融和又報。乍瑞靄霽色,皇州春早。翠幰競飛,玉勒爭馳都門道。鰲山彩結蓬萊島。向晚色、雙龍銜照。絳綃樓上,彤芝蓋底,仰瞻天表。 縹緲。風傳帝樂,慶三殿共賞,羣仙同到。迤邐御香,飄滿人間聞嬉笑。須臾一點星球小。漸隱隱、鳴鞘聲杳。遊人月下歸來,洞天未曉。
拼音

所属合集

#絳都春

賞析

這首詞描寫的是北宋都城開封歡慶元宵的情景。從詞中所寫節物和場景看,當作於徽宗在位時期。丁仙觀曾任教坊使,熟諳宮廷禮儀,故能把皇家賞燈的富麗堂皇氣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此我們也可窺見當時統治者的奢侈豪華。 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叫元夜、元夕,唐以來有觀燈的風俗,所以又叫“燈節”。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正月十五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蹴?,踏索上竿……更有猴呈百戲,魚跳刀門,使喚蜂蝶,追呼螻蟻。其餘賣藥、賣卦、沙書地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融和又報。乍瑞靄霽色,皇州春早。”融和:代指暖和的春風。瑞靄:傍晚的祥雲。霽色:雨雪後初睛的天色。皇州:此指當時的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城。兩句大意是:風兒帶着融融的暖意,一陣陣吹來,傍晚時分的汴京城裏,雪後初晴,天空祥雲升騰,一派早春的氣象。開首三句描寫京城的天氣和自然景色。詞人用詞考究,“融和”、“瑞”、“霽”等詞渲染出一派熱烈、歡快而又明朗的氣氛,“皇州春早”則透露出無限生機,把人一下便帶進了新春的節日氛圍中。 “翠蘋競飛,玉勒爭馳都門道。鰲山彩結蓬萊島。”(古詩百~科)翠蘋:綠色車縵,代指華麗的車子。玉勒:鑲玉的馬籠頭,代指寶馬。蓬萊島:傳說中的海上仙島。三句大意是:京城皇宮門前的大道上,覆蓋着翠綠色車縵的彩車往來穿梭,還有很多人騎着裝飾華美的寶馬在自由馳騁。宣德樓前絞縛的山棚上張燈結綵,宛如東海中的蓬萊仙島一樣富麗堂皇。這三句寫元宵節傍晚御街上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繁盛景象,描寫生動,比喻形象。 “向晚色、雙龍銜照。絳綃樓上,彤芝蓋底,仰瞻天表。”雙龍銜照:據《東京夢華錄》載:“又於左右門上,各以草把縛成戲龍之狀,用青幕遮籠,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絳綃樓:此指汴京皇宮正門宣德樓。元宵節時宣德樓用黃或紅色的綾羅設一綵棚,“御龍直執黃蓋掌扇,列於簾外”,簾中設御座,皇帝於此觀燈。彤芝:紅色的蓋狀物。芝,蓋狀物。天表:帝王的儀容。幾句大意是:向晚時分,左右門邊用草把縛成的青色雙龍上萬盞燈燭齊燃,宛如火龍在遊走戲珠。張蓋着綵棚的宣德樓上,皇帝親臨賞燈,百姓在樓下可以仰瞻聖上的龍顏。這幾句寫皇帝賞燈,繼續鋪陳景象的綺麗和鼎盛。 “縹緲。風傳帝樂,慶三殿共賞,羣仙同到。”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帝樂:宮中之樂。三殿:指大慶殿、文德殿、紫宸殿,此泛指皇宮各殿。羣仙:喻宮中的嬪妃們。幾句大意是:燈月映照下的大街上景物迷離朦朧,微風送來悠揚的宮樂。皇宮內殿之人均在同慶佳節,共賞美景,那衣着華麗、恍如仙子的妃嬪們也都一齊來到宮門賞燈。這幾句着力刻畫皇家賞燈的盛景。過片“縹緲”一句承上啓下,既言景物縹緲,又可指樂音若有若無,使意境朦朧且帶有仙氣。 “迤邐御香,飄滿人間聞嬉笑。”迤邐:此指香味連綿不絕。御香:指宮中所用的名貴香料。兩句大意是:皇宮內外都是御香,香味連綿不絕,飄滿整座京城;到處是歡歌笑語,一派歡樂祥和的節日氣象。這兩句緊承上文的視覺、聽覺描寫,進一步描寫香味以及百姓的歡笑,節日氣氛更加濃郁。 “須臾一點星球小,漸隱隱、鳴鞘聲杳。”須臾:片刻。星球:指樓兩端所懸掛的燈球。約一丈方圓,內燃椽燭。鞘:鞭梢。杳:遠得不見蹤影。兩句大意是:不久,宣德樓西端所掛燈球的燈光變暗了,椽燭即將燃盡,夜色漸深。隱隱約約能聽到漸行漸遠的馬鞭聲,遊人在逐漸散去。這兩句寫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夜的盡情遊玩逐漸接近尾聲,氣氛由熱烈逐漸轉爲清幽。 “遊人月下歸來,洞天未曉。”洞天:是道家用以稱神仙所居的洞府,這裏借喻元夜的汴京城,形容其如仙境一樣。此兩句大意是:遊人們陸陸續續踏着月色回到了家中,街上變得清靜了,但整座汴京城仍然如仙境般朦朧美麗,沉浸在靜謐的夜色中。這兩句寫遊人散去後的景象,意境清疏。以景作結,意味雋永。 整首詞以時間爲順序,把元宵盛景由序幕一直寫到高潮、尾聲;詞中極盡鋪陳渲染之能事,把場景描寫得有聲有形、有色有味,展現出一幅君民同樂、歌舞昇平的北宋社會的綺麗圖景。對研究古代民俗風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絳都春:詞牌名。
  • 融和:暖和。
  • 瑞靄(ǎi):吉祥的雲霧。
  • 霽(jì)色:雨過天晴的景色。
  • 翠幰(xiǎn):飾以翠羽的車帷。
  • 玉勒:玉製的馬銜。
  • 鰲(áo)山:堆成巨鰲形狀的燈山。
  • 絳綃(xiāo):紅色綃絹。
  • 彤芝蓋:紅色的車蓋。
  • 縹緲:形容聲音、光線等若有若無,隱隱約約。
  • 迤邐(yǐ lǐ):曲折連綿的樣子。
  • 鳴鞘(shāo):揮動鞭子發出的聲響。 }

翻譯

天氣暖和又傳來好消息。剛出現吉祥的雲霧和晴朗的景色,京城的春天早早到來。飾以翠羽的車帷競相飛馳,玉製的馬銜爭相奔馳在都門大道上。燈山如同彩結的蓬萊仙島。到了傍晚,兩條龍燈相互銜照。在絳綃樓上,紅色車蓋之下,人們仰頭瞻望天空。 那虛幻隱約的地方,傳來帝王的音樂,慶賀三殿共同觀賞,衆仙一同來到。連綿不斷的御香,飄滿人間,聽聞陣陣嬉笑。不一會兒,一顆小燈球出現。漸漸的,揮動鞭子的聲響也隱隱消失了。遊人們在月下歸來,而神仙的洞府中還是未到天明的樣子。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上元節(元宵節)的熱鬧景象。上闋通過描寫融和的天氣、瑞靄霽色,以及京城大道上人們驅車競馳,鰲山彩結等場景,展現出了節日的歡快氛圍和京城的繁華。下闋寫風傳帝樂,三殿共賞,羣仙同到,御香飄滿人間,進一步烘托出節日的喜慶。最後寫遊人們盡興而歸,而想象中洞天中的歡樂仍在繼續,給人以餘味無窮之感。整首詞色彩絢麗,氣氛熱烈,生動地展現了上元節的歡樂盛況。

丁仙現

北宋神宗時人。藝人。曾任教坊使。長於諷刺詼諧,兼能歌舞。曾在演出中嘲諷王安石變法,險被加罪,賴神宗保全得免。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