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寺丞

· 李覯
嗟予兀兀何施爲,學無異意唯傳師。 嘗言先聖所述作,人事而巳無他岐。 安知步步有天道,繄我丘師能識之。 春秋下應三千歲,雅頌周流十二支。 闡幽大傳與隱旨,圖寫轉匝成圓規。 勞兄示我復教我,一字不曉如癡兒。 文侯聽樂唯恐臥,今我倖免指目皮。 丘明子夏言不及,我兄所得何神奇。 直疑前身是顏子,獨受師說無人知。 又疑夢寐感靈怪,常與周孔相追隨。 不然悠悠千載後,何傳何習遽如斯。 窮愁著書古有例,昨官閩中今海涯。 海涯路遠學者少,斯道未有施行時。 聖皇誅賞甚明白,歸來奏牘無遲遲。 江南臈雪片如掌,酒花上面寒力衰。 是非得失從此止,馬頭一別東西馳。
拼音
李覯

李覯

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文正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從學者常數百人,世稱「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薦爲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説書、權同管勾太學。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斥釋道二教,重農業生產。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盱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巻四百三十二·〈儒林列傳·李覯傳〉》。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