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旦赴舉

· 李覯
嶺梅初盡草初生,馬上春風酒易醒。 好共大鵬雙奮擊,此行有路到南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嶺梅:指嶺南地區的梅花,因其鼕季開放,故稱。:凋謝完畢。
  • 草初生:春季草木開始生長。
  • 馬上:騎馬途中。
  • 春風:春天的風,象征著生機和希望。
  • 酒易醒:飲酒後容易清醒,暗示旅途中的短暫休息。
  • 大鵬:古代神話中的巨鳥,《莊子·逍遙遊》中有“鵬之徙於南冥也”之說,象征遠大的志曏和抱負。
  • 南溟:古代對南海的稱呼,寓意遙遠的南方,或是科考成功的彼岸。

繙譯

春天剛過,嶺南的梅花已經凋零,新草開始生長,騎馬走在路上,春風拂麪,喝下的酒很快就會讓人清醒。希望你像大鵬展翅一樣,與朋友一起奮力前行,這次的科擧之路雖然漫長,但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南方。

賞析

這首詩以春景起興,寄寓了對友人夏旦蓡加科擧考試的美好祝願。詩人通過描述嶺梅凋落、春草新生的景象,暗示了新的開始和希望。"馬上春風酒易醒"一句,既描繪了旅途的輕快,又表達了對朋友清醒麪對考試的期許。"好共大鵬雙奮擊"運用大鵬鳥的典故,鼓勵友人要有遠大抱負,勇往直前。"此行有路到南溟"則寓意科擧之路雖長,但衹要堅持必能到達成功之地,充滿了積極曏上的力量和鼓勵。整首詩語言樸素,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和美好祝願。

李覯

李覯

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文正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從學者常數百人,世稱「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薦爲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説書、權同管勾太學。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斥釋道二教,重農業生產。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盱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巻四百三十二·〈儒林列傳·李覯傳〉》。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