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南之山叢叢,桂樹生也直。
朱華自成林,不雜衆芳植。
上有青鸞棲,因之爲羽翼。
移根上林苑,零露滋曉色。
豈不罹凝寒,高標竦孤特。
丹心能自渥,身性不加飾。
所以離騷詞,嘉其秉炎德。
相觀穹壤間,人統形氣識。
陽根爲剛明,陰質爲闇塞。
靈均莫能招,聊與花辯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鸞(luán)**:古代傳說中的神鳥。
- **上林苑:古代皇家園林,這裏可泛指皇家宮苑。
- **罹(lí)**:遭受。
- **高標:指高尚的品行。
- **竦(sǒng)**:高聳,此處可理解爲突出。
- **渥(wò)**:沾溼、滋潤。
- **靈均:屈原的字。這裏代指屈原。
- **形氣識: 「形」指人的身體形態;「氣」在中國傳統哲學概念中,與生命活力、精神狀態相關;「識」指人的意識、認知。
- **陽根:在傳統文化概念中 「陽」代表光明、剛健等特性 。「陽根」可理解爲源於陽的屬性、根源。
- **闇(àn)**:同「暗」,陰暗。
翻譯
南方的山巒連綿起伏,桂樹在其間直直地生長。 紅色的桂花自成一片樹林,不與其他衆花混雜種植。 上面有青鸞棲息,憑藉(桂樹)來作爲自己的羽翼。 把桂樹移栽到上林苑後,清晨的露珠滋潤着它。 難道它不會遭受嚴寒嗎?只是它品行高尚、卓然獨立。 它的丹心能夠自我潤澤,自身品性不加以刻意修飾。 所以在《離騷》中,讚賞它秉持着熱烈的品性。 看看天地之間,人類有着身體、氣質和認知。 陽的根源是剛健光明,陰的性質是陰暗閉塞。 屈原無法招魂回返,姑且與桂花來分辯心中疑惑 。
賞析
這首詩以桂樹爲描寫對象,借桂樹的品性來抒發情感。開篇點明桂樹生長環境及自身的挺拔端正,「朱華自成林,不雜衆芳植」突出桂樹與衆不同、孤高獨卓的形象。「上有青鸞棲」等句賦予桂樹一種神聖、高貴的特質。詩中用桂樹雖可能遭受嚴寒但依然保持高標孤特,暗喻君子即便身處艱難,也能堅守高尚品德。「丹心能自渥,身性不加飾」強調桂樹內在品質的純粹與質樸,不受外在影響。詩的後半部分由桂樹聯想到人,探討人的「形氣識」,以陰陽對比,最後提到與花辯惑,情感顯得更爲深沉複雜,既有對高尚品質的讚美和追求,也有對世間複雜與困惑的思考,借物言志又情理交融,展現出詩人對人生及品德修養的深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