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
朔風屢起聲驅雷,濃霜不許晨暉開。
天高地遠橐籥動,凝然一氣從中來。
坤靈至靜體堅厚,大罅忽裂如剪裁。
河流迅疾猛如箭,一朝水合鋪瓊瑰。
山川色勢尚慘沮,安恨草木遭衰摧。
羣陰交盛固如此,均被和煦何時哉。
傳聞西徼有積雪,平地數尺光皚皚。
賊兵夜凍多死者,萬衆已望穹廬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朔風:北風。
- 屢:多次。
- 驅雷:形容北風呼嘯聲大,如驅趕雷聲。
- 晨暉:早晨的陽光。
- 橐籥(tuó yuè) :古代冶煉用的鼓風器具,這裏比喻大自然像一個巨大的鼓風裝置在運轉,使氣候發生變化 。
- 凝然:凝聚的樣子。
- 坤靈:指大地。古人認爲大地有神靈。
- 罅(xià):裂縫。
- 瓊瑰:美玉,這裏形容結冰後如美玉般的河面。
- 慘沮(jǔ):暗淡淒涼。
- 西徼(jiào):西部邊疆。
翻譯
凜冽的北風多次颳起,呼嘯聲如驅趕着雷聲,濃重的寒霜使得早晨的陽光都無法穿透。天地高遠,彷彿大自然的鼓風裝置在運作,一股凝聚的冷空氣從中而來。大地極爲安靜,質地堅實厚重,卻突然裂開大大的縫隙,就好像被剪刀裁剪過一樣。河流奔騰迅猛如箭,轉眼間河水冰封,像鋪上了美玉。山川的顏色和氣勢依然暗淡淒涼,又怎能怨恨草木遭受衰敗摧殘呢?衆多的陰氣交聚旺盛,情況本就如此,那麼何時才能都受到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傳聞西部邊疆有堆積的積雪,平地上都有好幾尺厚,潔白光亮。賊人的士兵夜晚被凍死者衆多,數以萬計的人已經盼望着回到帳篷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極爲寒冷的冬日景象。開篇通過「朔風屢起聲驅雷,濃霜不許晨暉開」,營造出一種寒冷、壓抑的氛圍,北風的猛烈與寒霜的濃重躍然紙上。接着描寫天地間大自然的運作帶來寒冷氣流,大地開裂、河流冰封等,展現出寒冷的威力對環境造成的巨大改變。詩中「山川色勢尚慘沮,安恨草木遭衰摧」一句,由自然景象聯想到草木的衰敗,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嚴酷。後半部分由眼前景象延伸到遠方的傳聞,西部邊疆積雪深厚,賊兵因寒凍而傷亡慘重,體現出苦寒的普遍性與殘酷性。整首詩不僅展現了冬日的凜冽苦寒,也在某種程度上蘊含着對處於艱難環境中的人和物的悲憫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給讀者帶來強烈的感官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