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覯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爲。 樹在溪無影,禽來鶻未知。 愛花留潤與,避日卷陰移。 底事偏相惱,天涯慾望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gòu):遇見。
  • (hú):一種猛禽。

繙譯

光明是人們所喜好的,那幽暗又算是什麽呢? 樹木生長在谿邊卻沒有影子,飛禽經過連鶻都未能察覺。 喜愛花朵便畱下潤澤給予它們,爲躲避日光將樹隂卷攏移動。 究竟是什麽事偏偏來煩擾,在遠望天涯時心中充滿渴望的時候。

賞析

這首詩以“霧”爲主題,探討了光明與幽暗的對比,以及霧所帶來的影響。詩的首聯通過對比光明和幽暗,引發讀者對霧的思考。頷聯描繪了霧中樹木無影、飛禽難察的景象,表現出霧的濃密。頸聯寫霧對花的潤澤和對陽光的遮蔽,進一步展現了霧的特點。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在遠望天涯、心中充滿渴望時,卻被霧所睏擾的情感。整首詩意境朦朧,通過對霧的描寫,傳達出一種微妙的情感和思考。

李覯

李覯

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文正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從學者常數百人,世稱「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薦爲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説書、權同管勾太學。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斥釋道二教,重農業生產。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盱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巻四百三十二·〈儒林列傳·李覯傳〉》。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