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男曰參魯以詩喻之

· 李覯
孔門有高弟,曾子以孝著。 求諸聖人言,尚曰參也魯。 才敏誰不願,顧恐難荷負。 苟無德將之,何益於父母。 昔如吳起者,善兵亞孫武。 齧臂遊諸侯,親喪哀不舉。 楊彪有子脩,器能頗可取。 一旦以罪誅,舐犢徒虛語。 吾生本薄祐,略無兄弟助。 及汝又一身,不絕如線縷。 祖母唯汝愛,無異所生乳。 寧止託祭祀,亦欲興門戶。 伎倆勿求名,適時乃有補。 計慮勿尚巧,合義乃可處。 持重尚寡過,摧剛庶無懼。 內以保家族,外以揚名譽。 高山在所仰,今人豈殊古。 參魯爲汝名,其字曰孝孺。
拼音
李覯

李覯

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文正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從學者常數百人,世稱「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薦爲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説書、權同管勾太學。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斥釋道二教,重農業生產。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盱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巻四百三十二·〈儒林列傳·李覯傳〉》。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