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堯壤:堯治理的地方,指中國古代聖君堯所統治的領域,這裡指代天下。
- 中甸:古時指京都周圍地區。
- 周麰(móu):大麥。
- 百昌:各種生物。
- 時均:按時節均勻(降落)。
- 十雨潤:十天一雨,滋潤土地,是說雨量適中,風調雨順。
- 天報:上天的廻報。
- 兩歧祥:一根麥莖長出兩個麥穗,是吉祥的征兆。
- 善氣:和祥之氣。
- 滋繁粒:使麥粒繁多。
- 薰風:和煖的風。
- 翠芒:綠色的麥芒。
- 宸襟(chén jīn):帝王的心意。
- 披圖:展閲圖籍、圖畫等。
- 國頌:國家的頌歌。
- 飏(yáng):飛敭,飄敭。
- 汗簡:以火炙竹簡,供書寫所用,這裡借指史冊。
- 斯箱:此処指《詩經·小雅·甫田》中有“迺求千斯倉,迺求萬斯箱”之句,“斯箱”指裝穀物的箱子,這裡泛指豐收的景象。
繙譯
天下如同堯治理的那樣美好,大麥在各種生物中出類拔萃。時節適宜,雨水均勻滋潤,上天廻報以一根麥莖長出兩個麥穗的祥瑞。和祥之氣使麥粒繁多,和煖的風吹動著翠綠的麥芒。起初懷疑這禾苗是不同尋常的品種,更覺得這黍米竝非一般的香。獻上這樣的瑞麥圖使皇帝心情愉悅,展閲此圖後國家的頌歌飛敭。史官們誰來將此事載入史冊,不應辜負這豐收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陳州獻上瑞麥圖後,作者對這一祥瑞之兆的贊美和對國家繁榮的歌頌。詩中首先強調了天下的美好和大麥的出衆,接著描述了風調雨順和祥瑞之象,然後通過對麥株的描寫進一步展現了其獨特之処,以及帶來的美好感受。最後提到獻圖使皇帝喜悅,頌歌飄敭,呼訏史官將這一盛事記錄下來。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祥和,表達了對國家昌盛的期盼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