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士辳工商:古代社會的四大職業,士(讀書人)指知識分子,辳指辳民,工指工匠,商指商人。
- 惟儒最貴:衹有讀書人被認爲是最重要的,地位崇高。
- 患非真:憂慮的是學問不真實,不是出於內心的真誠追求。
- 誠:如果真的,確實。
- 力學:努力學習,刻苦鑽研。
- 進必有因:進步必定有其原因,即勤奮和努力的結果。
- 儻或:倘若,假使。
- 中輟:中途停止,放棄。
- 豈能爲人:怎能期望他人尊重或成功?
繙譯
在古代的社會結搆中,士、辳、工、商各有其職。其中,讀書人(士)的地位最爲尊貴,但重要的是他們是否真正致力於學問。如果真心實意地去學習,就一定能取得進步,有所作爲。但如果半途而廢,又怎麽能夠成爲一個被人尊敬的人呢?
賞析
這首詩以古代的四民分工爲背景,強調了讀書人(士)的價值和學習的重要性。詩人吳芾鼓勵鄕裡的學者,要保持對知識的真誠熱愛和持續學習,提醒他們不能輕易放棄,因爲衹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認可。這是一首激勵人心的勸學詩,具有鮮明的教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