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扁舟渡錢塘江

一言初欲寤明君,去矣終緣丞相嗔。 鳧雁江湖真我輩,龍蛇山澤定何人。 市中未識馮延壽,門外已呼祁孔賓。 尚有憂時心未歇,西風吹淚溼綸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扁舟:小船。
  • (wù):醒悟。
  • (chēn):生氣。
  • 鳧雁:野鴨與大雁。常以比喻漂泊在外的人。
  • 龍蛇山澤:比喻隱士、在野之人。

翻譯

最初的一句話是想要使君主醒悟,離去最終是因爲丞相生氣。在江湖漂泊的像野鴨大雁一樣的纔是我們這類人,在山澤隱居的到底會是什麼人呢。在市面上還不認識馮延壽,門外卻已經在呼喊祁孔賓了。還有憂慮時局的心沒有停歇,西風吹來淚水打溼了綸巾。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的複雜情感和對時局的憂慮。詩中提到試圖使明君醒悟卻因丞相之怒而離開。「鳧雁江湖真我輩」體現出自我的定位與漂泊感,「龍蛇山澤定何人」則對在野隱士表示關注。「市中未識馮延壽,門外已呼祁孔賓」可能暗指一些不被賞識的賢才和得到重視的人物。最後「尚有憂時心未歇,西風吹淚溼綸巾」,深刻地表達了詩人雖處困境但依然心繫天下,爲時局擔憂而落淚,展現出一種深沉的家國情懷和志士精神。

沈與求

沈與求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號龜溪。徽宗政和五年進士。歷明州通判。爲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無不言,前後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出爲荊湖南路安撫使、知潭州。高宗紹興四年,知鎮江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尋任參知政事。與張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遷知樞密院事。卒諡忠敏。有《龜溪集》。 ► 3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