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桑成綠陰,吳蠶盈翠箔。 闔門障風雨,荒祠動村落。 千絲爲衣被,一繭自纏縛。 殺身以成仁,此計殊不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吳桑:吳地的桑樹。
  • :充滿。
  • 翠箔(bó):養蠶的竹匾。箔,指養蠶用的竹蓆或葦蓆等。
  • 闔(hé)門:關閉門戶。
  • 荒祠:荒廢的祠廟。

繙譯

吳地的桑樹長成了綠色的樹廕,吳地的蠶兒在翠綠的竹匾裡滿滿的。關閉門戶來阻擋風雨,那荒廢的祠廟讓整個村落都有所觸動。千絲成爲人們的衣服和被褥,一衹蠶繭將自己纏繞束縛。犧牲自己來成就仁德,這個辦法實在是不錯。

賞析

這首詩以蠶爲主題,描繪了蠶的生長環境和其自我犧牲的精神。詩的前兩句通過“吳桑成綠隂”“吳蠶盈翠箔”,展現了桑葉繁茂、蠶兒衆多的景象,爲下文蠶的奉獻做鋪墊。“闔門障風雨,荒祠動村落”兩句,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又神秘的氛圍。接下來,“千絲爲衣被,一繭自纏縛”描述了蠶吐絲作繭的過程,以及蠶絲的用途。最後,“殺身以成仁,此計殊不惡”則陞華了主題,將蠶的自我犧牲與成就仁德聯系起來,表達了對蠶的贊美之情。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用樸素的語言傳達了深刻的寓意。

沈與求

沈與求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號龜溪。徽宗政和五年進士。歷明州通判。爲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無不言,前後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出爲荊湖南路安撫使、知潭州。高宗紹興四年,知鎮江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尋任參知政事。與張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遷知樞密院事。卒諡忠敏。有《龜溪集》。 ► 3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