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皞宓犧氏陵

邃古傳神母,流光感赤虹。 龍書彰聖瑞,日角表皇躬。 肇啓苞符祕,能侔造化功。 紀元開運會,畫卦判洪濛。 理協陰陽始,幾參象數終。 三才鹹有統,六位嬗無窮。 姬孔淵源在,炎黃諡號同。 補天諮帝妹,創字授臣工。 任宿沿風姓,庭巢列禪通。 混茫都邑改,巍煥寢園崇。 紺殿凌霄漢,丹陵接華嵩。 握圖容自肅,衣卉道彌衝。 作者斯文祖,欽哉望秩隆。 聖朝稽典禮,謨誥述龐鴻。 日月觚棱外,乾坤法象中。 白龜淪蔡水,蒼檜擁齋宮。 幽贊誠何極,靈蓍滿百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皞(hào)宓(fú)犧氏:即伏羲氏,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酋長,爲「三皇」之首。
  • 邃古:遠古。
  • 神母:神話傳說中稱生育神女或帝王的母親。這裏指伏羲的母親。
  • 流光:閃爍流動的光。
  • 赤虹:紅色的虹。在古代傳說中,赤虹常被視爲祥瑞。
  • 龍書:相傳伏羲氏時出現龍負圖出河的祥瑞,因作八卦,後人稱這種文字爲「龍書」。
  • 聖瑞:帝王的祥瑞。
  • 日角:舊時相術家指人額骨中央隆起,形狀如日,認爲是大貴之相。這裏形容伏羲的帝王之相。
  • 皇躬:皇帝的身體,此指伏羲。
  • 肇(zhào)啓:開始開啓。
  • 苞符:即苞犧氏(伏羲氏)所受的祥瑞符文。
  • 侔(móu):相等,比得上。
  • 造化功:自然創造化育萬物的功勞。
  • 紀元:歷史上紀年的起算年代。
  • 運會:時運際會。
  • 畫卦:相傳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始畫八卦。
  • :分開,區分。
  • 洪濛:同「鴻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 :道理,規律。
  • :協調。
  • 陰陽:中國古代哲學概念,萬事萬物皆可分爲陰陽兩個方面。
  • :細微,隱微。這裏有洞察的意思。
  • 參(cān):領悟,參透。
  • 象數:《易》中的象和數。象指卦象和爻象;數指爻數、天數、地數以及大衍之數等。
  • 三才:天、地、人。
  • :統領,主宰。
  • 六位:《易》卦的六爻。
  • 嬗(shàn):更替,變遷。
  • 姬孔:姬指周公姬旦,孔指孔子。他們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 炎黃: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 諡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生前事蹟所給予的稱號。
  • :商議,詢問。
  • 帝妹:相傳女媧爲伏羲的妹妹。在神話中女媧有煉石補天的故事。
  • 創字:相傳倉頡爲黃帝時大臣,受伏羲八卦啓示,始創文字。這裏說伏羲是文化源頭,把創字功勞也關聯到他。
  • 臣工:羣臣百官。
  • 任宿:當爲古代氏族部落名。
  • 沿風姓:伏羲姓風。
  • 庭巢:當爲古代氏族部落名。
  • 禪通:傳說中的遠古帝王名。這裏泛指遠古帝王世系。
  • 混茫:模糊、迷茫不清,此指遠古時代。
  • 都邑:城市,都城。
  • 紺(gàn)殿:紺色的宮殿。紺是稍微帶紅的黑色。
  • 凌霄漢:高聳入雲霄。霄漢,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極高處。
  • 丹陵:泛指帝王陵墓。
  • 華嵩:華山與嵩山,爲五嶽中的兩山,常用來泛指高大的山脈。
  • 握圖:手持河圖。傳說伏羲得河圖而作八卦。這裏指來到祭祀之地面對與伏羲相關的聖物像河圖般莊重的感懷。
  • 衣卉:以草卉爲衣,形容生活質樸原始。
  • :謙虛、淡泊。
  • 斯文祖:文化的始祖。斯文指文化、禮樂制度。
  • 欽哉:表示敬嘆之詞。
  • 望秩:按等級望祭山川。
  • 聖朝:指當時的朝代。
  • :查考。
  • 典禮:祭祀儀式和制度。
  • 謨誥:《尚書》中《大禹謨》《湯誥》等篇的並稱,後泛指經典誥命。
  • 龐鴻:宏大。
  • 日月:象徵時間。
  • 觚(gū)棱:殿堂屋角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也借指宮殿。
  • 乾坤:天地。
  • 法象:指合乎禮儀規範的儀表舉止,也可理解爲天地間的現象、法則。
  • 白龜:傳說伏羲曾在蔡水得白龜,後依白龜背上紋理創制八卦。
  • 蔡水:古水名。
  • 蒼檜(guì):青色的檜樹。
  • :簇擁,環繞。
  • 齋宮:供齋戒用的宮室。古代帝王祭祀前,要齋居一段時間,以表示虔誠。
  • 幽贊:猶暗中贊助。
  • :真誠,誠意。
  • 靈蓍(shī):古代用蓍草占卜,因稱蓍草爲靈蓍。

翻譯

遠古時期有神奇的神母,感應那流動的赤虹光芒懷孕生下聖人。龍書彰顯着神聖的祥瑞,日角之相表明伏羲帝王之身。他開創開啓了苞符的神祕,其功績能與自然創造萬物的功勞相媲美。開闢新的紀元迎接時運際會,畫出八卦區分混沌的天地。協調陰陽之理,洞察領悟象數之妙直至終點。讓天、地、人三才都有了主宰,《易》卦的六爻變化無窮。周公和孔子學術文化的淵源在此,伏羲和炎黃一樣獲得尊榮的諡號。女媧補天(傳說女媧爲伏羲妹)是依靠其智慧,倉頡創字是承接上古聖人(此處將功勞關聯到創造源頭伏羲)教授羣臣百官。任宿等部落都沿承風姓,像庭巢等遠古部落都在帝王世系之中。遠古時代的都城早已改變,而巍峨華麗的伏羲寢園卻依然受人尊崇。紺色的宮殿聳入雲霄,紅色的陵寢連接着華山與嵩山。面對與伏羲相關的聖物圖典總是不自覺心生肅穆,想其以草卉爲衣的質樸之道更顯淡泊謙沖。伏羲作爲文化的始祖,實在值得敬仰,期望祭祀能隆重舉行。聖明朝代查考祭祀典禮,經典誥命記述的都是宏偉之事。時間流轉在宮殿之外,天地萬象遵循着法則,就像當年伏羲在蔡水得到能幫助其創八卦的白龜,如今青色的檜樹簇擁着祭祀的齋宮。默默獲得大自然的如此恩澤真是感激不盡,園中的靈蓍草長滿了上百叢。

賞析

這首詩是對伏羲氏這位遠古聖王的歌頌與緬懷。開篇便以神祕的神話色彩引入,講述伏羲誕生的神奇傳說,爲其蒙上神聖的光環。接着通過「龍書彰聖瑞,日角表皇躬」描繪出伏羲身負祥瑞、天生帝王之相。

詩中詳細闡述了伏羲在文化、智慧和社會制度等多方面的偉大貢獻。「肇啓苞符祕,能侔造化功」強調他開啓神祕文化,功績堪比自然;「紀元開運會,畫卦判洪濛」寫其開創紀元、畫出八卦,打破混沌,賦予世界秩序;「理協陰陽始,幾參象數終」展現他對宇宙基本規律的認知與運用;「三才鹹有統,六位嬗無窮」體現他構建的宏大哲學體系對天、地、人及萬事萬物變化規律的概括總結。

在寫到文化傳承時,將周公、孔子的思想淵源追溯到伏羲,並提及女媧補天、倉頡創字等傳說與伏羲文化的關聯,凸顯伏羲作爲文化源頭的重要地位。

對伏羲的陵寢,詩人進行了生動的描寫,「紺殿凌霄漢,丹陵接華嵩」,巍峨華麗的建築彰顯着後世人對伏羲的尊崇敬仰。而「握圖容自肅,衣卉道彌衝」又將伏羲神聖嚴肅的形象與他質樸淡泊的本質相融合,給人以深刻印象。

最後,詩中以當時朝代對祭祀典禮的重視以及眼前祭祀場景的描寫收尾,表達對伏羲無盡的敬仰和感恩,通過「幽贊誠何極,靈蓍滿百叢」傳達對伏羲智慧恩澤後世的讚美,使整首詩洋溢着濃厚的歷史敬畏之情與對遠古聖王的崇敬之意。此詩兼顧神話傳說與文化哲理,語言優美莊重,氣勢宏大,堪稱對伏羲氏歌讚的佳作 。

王嵩高

清江蘇寶應人,字少林,號海山,晚號慕堂。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歷湖北利川、武昌、漢陽、應城等縣知縣,直隸河間、天津兩府同知,官至廣西平樂知府。在官盡心獄訟,痛懲豪猾。有《小樓詩集》。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