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春仲,陰雨連旬,梅英落飛,真花神一厄也。爲賦怨言一律

· 王瀛
玉骨冰肌世外姿,可堪風雨厄芳時。 香消斷陌春無分,影瘦橫塘月未知。 湘水一天沉國士,燕山萬里嫁名姬。 何當領取飄零恨,羌笛聲中細細吹。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卯:指辛卯年,干支紀年法中的年份,此處具體所指需要結合相關歷史背景確定。
  • 春仲: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 。
  • 連旬:連續十天,指很長一段時間 。
  • 梅英:梅花。
  • :艱難、困苦、遭受迫害,這裏指梅花遭受風雨的損害。
  • 玉骨冰肌:形容梅花具有如美玉般的枝幹和如冰雪般的肌膚,形容梅花高雅清新的姿態。
  • 世外姿:超凡脫俗、不屬於塵世的姿態。
  • 可堪:哪堪,怎麼能忍受,帶有一種無奈承受苦難的意思。
  • 斷陌:斷絕行人的田間小路,形容冷落寂靜之處。
  • 春無分:無緣享受春天的美好、與春天沒緣分,意味着梅花在春天裏過早凋零。
  • 橫塘:一般指臨近水塘或河濱處 ,此處泛指水塘邊。
  • 湘水:即湘江,發源於廣西,流入湖南。這裏用「湘水沉國士」典故,比如屈原投湘水自盡,代表高潔之士遭遇不幸。
  • 國士:國家傑出的人才,此處借指梅花像國士一樣珍貴且命運坎坷。
  • 燕山:山脈名,在今河北平原北側。 「燕山嫁名姬」用王昭君遠嫁匈奴路過燕山典故,借指梅花像遠嫁的名姬般命運不由自身。
  • 何當:什麼時候能夠。
  • 飄零恨:指梅花飄落凋謝產生的遺憾、哀怨情緒。
  • 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所吹曲調往往帶有憂傷色彩。 (qiāng)

翻譯

有着美玉般的枝幹、冰雪般的肌膚,呈現一副超凡脫俗姿態的梅花啊,怎麼能經受得住風雨在花開美好的時節對它的肆虐呢。 香氣在那冷落寂靜的小路上消散,無法享受美好的春光;孤獨清瘦的影子橫斜在水塘邊,可天上的明月對此卻全然不知。如湘江邊高潔之士不幸隕落,又如像名姬遠嫁燕山般無可奈何,梅花遭受着令人嘆息的命運。什麼時候能夠排解這份梅花飄落凋謝帶來的遺憾呢?或許只能借羌笛的聲聲曲調,將這滿腔的哀怨細細地傾訴出來吧 。

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爲主題,借梅花遭遇風雨摧殘的命運抒發作者內心的感慨。詩的開篇,用「玉骨冰肌世外姿」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梅花超凡脫俗的美好姿態,爲後文抒發其不幸命運做鋪墊,「可堪風雨厄芳時」則陡然一轉,敘述梅花於美好花期遭受風雨磨難,鮮明對比中凸顯出命運的無常與殘酷。

頷聯「香消斷陌春無分,影瘦橫塘月未知」從嗅覺和視覺兩個角度,進一步渲染梅花的淒涼處境,梅花香氣消散,無人欣賞,影子孤獨清瘦,卻連明月都不知曉它的寂寞,細膩刻畫了梅花無人憐惜的孤寂。

頸聯運用典故,以「湘水沉國士」和「燕山萬里嫁名姬」來類比梅花的命運,將梅花的凋零類比爲國士的不幸與名姬遠嫁的無奈,強化了詩中的悲劇色彩,借古喻今,表達命運不由自己掌控的深沉感慨。

尾聯「何當領取飄零恨,羌笛聲中細細吹」,作者將對梅花命運的同情化作自身的無奈與哀怨,不知何時才能排解這份梅花飄落的遺憾,只能藉着羌笛悠悠的哀傷曲調來慢慢傾訴,抒發了作者面對美好事物消逝卻無能爲力的惆悵。整首詩對仗工整,情感真摯深沉,借梅花的飄零,巧妙地抒發了人生感慨,意境悽美而富有韻味。

王瀛

清江蘇常熟人,字十洲。善畫蘭。晚年皈依佛門,而不戒綺語。嘗謂詩不入禪意必膚淺,禪不通詩境亦枯寂。有《娛暉草》。 ► 2篇诗文

王瀛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