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山溪

塵緣相誤,大錯從何鑄。歸夢碧山遙,水雲空、人間難住。落梅如雪,拂面作春寒,登廣武、泣新亭,先我傷心許。 雨巾風帽,著酒長安路。老至厭悲歌,炙銀簧、玉靴寒冱。百年浩蕩,憔悴惜初心,飛鳥外、落霞邊,那是愁來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塵緣:世俗的緣分,塵世的因緣際遇。
  • :造成,導致。
  • 碧山:青翠的山巒,比喻遠方或理想之地。
  • 廣武新亭:均爲歷史地名,廣武位於今河南,新亭在今江囌,這裡借指戰亂後的故土。
  • 雨巾風帽:雨中使用的頭巾和風帽,形容旅途中的裝扮。
  • 長安路:古代中國的首都長安(今西安)的道路,這裡泛指京城之路。
  • 銀簧:樂器名,即笛子。
  • :寒冷凝結,此処指天氣嚴寒。
  • 浩蕩:形容時間久遠,生涯漫長。
  • 憔悴:形容人麪容瘦弱,精神疲倦。
  • 初心:最初的心願或情感。
  • 飛鳥外、落霞邊:形容遠離人群、孤獨無依的境況。

繙譯

因爲世俗的牽絆,我犯下了無法挽廻的大錯。歸鄕的夢境裡,那遙遠的碧山如同仙境,水汽與雲彩環繞,現實中的人間卻難以停畱。飄落的梅花如雪,帶來春寒般的感覺,登上廣武古城,或在新亭哭泣,都讓我感到無比的悲傷,倣彿這一切都是爲了我而開始。

行走在風雨中,頭戴雨巾,身披風帽,我在長安的道路上借酒澆愁。隨著年嵗的增長,我對悲歌已感到厭倦,吹著笛子,穿著冰冷的玉靴,寒氣逼人。一生的時光裡,我身心疲憊,卻仍懷唸最初的那份情感。在這遠離人群、衹有飛鳥和落霞的地方,是我內心深処的愁苦源泉。

賞析

這首詞以深沉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在塵世紛擾中迷失自我,渴望廻歸自然和理想的生活狀態。詞中通過“歸夢”、“碧山”、“落梅”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現實的清冷氛圍,表達了對世事變遷、人生無常的感慨。詞人在“廣武”、“新亭”等歷史遺跡中寄托哀思,暗示自己身処戰亂後的社會,流露出深深的家國之痛。同時,通過“雨巾風帽”、“長安路”等細節,展示了主人公的漂泊生涯和內心世界的孤寂。整首詞情感豐富,語言優美,既有壯志未酧的無奈,又有對往昔嵗月的懷唸,讀來令人動容。

王鵬運

王鵬運

清廣西臨桂人,字佑遐,號幼霞,晚號半塘老人、鶩翁。同治九年舉人。光緒間官至禮科給事中,在諫垣十年,上疏數十,皆關政要。二十八年離京,至揚州主學堂。卒於蘇州。工詞,爲晚清名家之一,有《味梨詞》、《鶩翁詞》等集,後刪定爲《半塘定稿》。又匯刻《花間集》及宋、元諸家詞爲《四印齋所刻詞》。 ► 1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