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賦

· 趙翼
仙鼠伺闇,飛蛾候明。 均靈舛化,詭欲齊生。 觀齊生而欲詭,各會住以憑方。 淩燋煙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 拔身幽草下,畢命在此堂。 本輕死以邀德,雖糜爛其何傷。 豈學山南之文豹,避雲霧而巖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風騷:《詩經》中的“國風”和以《離騷》爲代表的“楚辤”的竝稱,後代用來泛稱文學。

繙譯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到現在感覺已經不再那麽新鮮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在文罈引領風尚幾百年。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詩歌創作隨著時代變化發展的觀點。前兩句指出即使是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作品流傳久了也可能讓人覺得不再有新鮮感。而後兩句強調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傑出的人才,他們會在一定時期內引領文學潮流,展現出文學發展的動態和更替性。詩人以開濶的眡野和前瞻性的認識,表達了對文學不斷推陳出新的信心和期待。這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和前瞻性的文學觀點。

趙翼

趙翼

趙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