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黔中(qián zhōng):泛指貴州地區。
- 鍊:同「煉」,意爲鍛鍊、燒製。
- 瀛東:指東方的大海之上。
翻譯
聽說貴州地區雨量偏多,秋冬季節的蘭陽雨水更是連綿不斷。 氣流迎着塞北的風掀起波浪,此地位於東方大海之上,彷彿在水天之間。 想要修補石頭,希望女媧能再次鍛鍊(修補),誰能相信滄海桑田的變化,桑田轉變多次。 可憐這裏遭受衝壓,艱難修復,每年的租稅讓人們對着廢棄的田地哭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蘭陽地區的雨勢、地理環境以及當地人民的艱難處境。首聯描述了蘭陽地區雨多的特點,秋冬季節雨水連綿不斷。頷聯通過描寫氣流和地理位置,展現出該地的獨特風貌。頸聯運用神話傳說和滄海桑田的變遷,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世事的變化。尾聯則揭示了當地人民面臨的困境,遭受衝壓後的艱難修復,以及因廢田而導致的租稅問題,使人們感到悲哀。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質樸,表達了詩人對當地人民的同情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董正官
董正官,字鈞伯,又字訓之,雲南太和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進士。曾任福建安溪、常泰、雲霄等縣職務。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一月十七日,由霞浦知縣升任臺灣府撫民理番海防捕糧通判,又授噶瑪蘭通判。爲政勤慎,曾於數月間結訟牒六百餘件。噶瑪蘭通判任內,常親臨廳屬各隘,督責防番事宜。又親任噶瑪蘭仰山書院山長,化育當地士子。咸豐三年(1853)八月十四日,吳磋抗清事起,董氏前往征討,抵大陂口,中伏,自刎而死。朝廷賜卹,世襲雲騎衛。廳民設位,附五榖廳祀之。董正官曾令邑中生員李祺生續編《噶瑪蘭廳志》,且列名監修。其詩多收錄於《噶瑪蘭廳志》。〖參考《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1年。〗(施懿琳撰)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