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雜詩

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 十日雨絲風片裏,濃春豔景似殘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秣陵(mò líng)**:今江蘇南京,古代曾有秣陵縣。這裏泛指南京。
  • 腸斷:形容極度哀傷。
  • 雨絲風片:形容春天的微風細雨。

翻譯

這些年來,每每置身於秣陵的小船之上,心中滿是哀傷愁緒,夢魂常常縈繞着秦淮河上那華麗的樓閣。在這連續十日的微風細雨中,本應是濃春時節豔麗的景緻,可在我眼中卻宛如殘敗蕭索的深秋。

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細膩而哀傷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對秦淮景色的獨特感受。詩的開篇「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直接點明詩人多年來內心的惆悵,秦淮的水上樓閣成爲他魂牽夢繞之地,「腸斷」一詞將愁緒渲染得極爲濃重,奠定了全詩哀傷的基調。後兩句「十日雨絲風片裏,濃春豔景似殘秋」,詩人通過對眼前景色的描寫,在春風細雨的情境中,反常地將濃春的豔麗景象感覺成殘秋般的淒涼。這種反常的審美感受,實則是詩人內心情緒的外顯,暗示出歷經世事變遷後,詩人即便面對美好春光也難以愉悅,繁華不再之感躍然紙上,表達出對時代變化的無奈以及深深的感慨之情 。

王士禛

原名王士禛,賜名士禎,字子眞,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〇四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牧齋之後主盟詩壇,與朱竹垞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説,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録》、《香祖筆記》等。 ► 3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