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千仞: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千仞形容極高或極深。這裏指瀑布從極高的石頭上傾瀉而下。
- 迢遞:形容路途遙遠。這裏說康王谷距離遙遠。
- 康王谷:地名。山谷中瀑布衆多,景色優美。
- 塵埃陸羽篇:陸羽著有《茶經》,其中對康王谷的谷簾水評價極高,說它是天下第一泉,但現在這一泉名在世間似乎有些被冷落、遺忘了。塵埃在此表示有些暗淡、被忽視。
- 何當:何時能夠。
翻譯
那谷簾水從高聳千仞的巨石上飛瀉而下,彷彿寄託着情思追逐着九江的行船。康王谷在那遙遠的地方,那曾被陸羽盛讚過的谷簾水之名,如今似在塵世中蒙了一層灰塵 。什麼時候能在這水簾前搭建一間茅屋,長久地居住下來呢。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谷簾水的壯觀與神奇。開篇「瀉從千仞石,寄逐九江船」,生動地描繪了谷簾水從高處飛瀉的磅礴氣勢和它彷彿靈動追隨行船的姿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奇妙的想象空間。「迢遞康王谷,塵埃陸羽篇」,由景及情,感慨康王谷地處偏遠,曾經被陸羽激賞的谷簾水如今好像已少有人提及,有物是人非,美好被時光塵封之感。尾聯「何當結茅屋,長在水簾前」直抒胸臆,表達出詩人對谷簾水盛景的極致喜愛和渴望隱居此處,與這美妙自然相伴的心願。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對谷簾水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又蘊含着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與追求,以及一種淡淡的落寞情懷 ,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