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孫鄭昱

卜葬得假告,南出安上門。 鞭馬六十里,暮投中書村。 村翁館我宿,茅屋欲黃昏。 有客忽投刺,自稱一品孫。 氣貌不凡俗,因爲開酒樽。 坐久問家諜,其族大且繁。 池州有清節,濫觴登洪源。 太傅擅鴻筆,入相又出藩。 其家本開封,改號一何尊。 至昱始六代,布衣老丘樊。 跨驢入府縣,驅犢耕郊原。 家廟固已毀,國史空具存。 盛德百世著,功必格乾坤。 高太已不祀,羨絪何可論。 況復起章句,乘時寵便蕃。 子孫雖替陵,尚得守田園。 我愛三代時,法度有深根。 卿大夫稱家,世世奉蘋蘩。 四民有定分,宦路無馳奔。 自從雜伯道,傾奪日喧喧。 脫耒秉金鉞,吮筆乘朱軒。 朝榮又暮辱,容易如掌翻。 古道不可復,頹波益以渾。 何況度木者,倒置輪與轅。 我亦起白屋,兩朝直紫垣。 蔭子有官常,賞延弟與昆。 盡待食人祿,將何報君恩。 農桑國之本,孝義古所敦。 吾族不力穡,終歲飽且溫。 雖非享富貴,亦以蠹黎元。 唐賢尚消歇,我輩奚足言。 呼兒諷此詩,播在篪與壎。
拼音
王禹偁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