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寒食贈屯田張員外成均吳博士同年殿省柳丞
前年寒食節,待詔直內庭。
休假百官出,獨掩深嚴扃。
近侍不敢醉,賜酒空滿瓶。
閒就通中枕,時聞索上鈴。
思入無何鄉,兀然欲忘形。
去年寒食日,滁上忝專城。
山歌喧里巷,春物媚池亭。
永陽溪水淥,琅邪山色青。
謫宦自消遣,不敢誇獨醒。
往往取官醞,時時對花傾。
醉來念身世,翻使淚縱橫。
今年蒞淮海,時節又清明。
堆案有留事,聽歌無歡聲。
胥徒費簿領,使客煩送迎。
狴牢未空歇,堰埭勞修營。
衰病力不支,懶慢性已成。
虛花滿雙目,素髮添幾莖。
酒餚略無味,妓樂固難聽。
誰言寒食下,終日取茶烹。
屯田布素交,屈此關市徵。
昔年同應舉,典衣飛巨觥。
博士東觀客,求官得步兵。
況且丹陛前,同爲出谷鶯。
殿丞尹我邑,桑梓復弟兄。
吏隱掌鹺茗,終朝看道經。
三賢宴會少,七夕休假並。
何不策我馬,廢苑尋放螢。
何不蕩我舟,樓基訪摘星。
三春景欲盡,九曲波始平。
居然逼吏役,頓此阻交情。
老態厭春華,病身憂宿酲。
如水若不改,藉糟亦胡寧。
解印蓄素志,吟詩露丹誠。
維揚非所愛,有便即歸耕。
拼音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