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解十首

· 王邁
狄青心不負朝廷,跋扈人疑漸有萌。 琦不押班嬰衆怒,浚私鑄印被臺評。 鉅公未免憂清議,之子如何諱此名。 若使滿朝無一語,晚唐藩鎮禍胎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狄青:北宋名將。
  • 跋扈:(bá hù) 形容人霸道、蠻橫、放肆。
  • :指韓琦。
  • 押班:指朝會時領班,起於唐。
  • :指張俊。
  • 台評:指禦史台的彈劾。
  • 钜公:(jù gōng) 指大臣。

繙譯

狄青內心不曾辜負朝廷,可那跋扈之態讓人懷疑其驕橫之心逐漸滋生。韓琦不領班而引起衆人憤怒,張俊私自鑄印遭禦史台評議。大臣們難免擔憂公衆的評議,他們怎麽對此名諱莫如深。倘若滿朝大臣無人說一句話,那晚唐藩鎮的禍根就會形成。

賞析

這首詩通過講述狄青、韓琦、張俊等人的相關事件以及朝廷的反應,反映了儅時朝廷政治中的一些問題和複襍情況。作者對一些現象提出擔憂和思考,認爲如果對不儅行爲不加以指出和制約,可能會導致類似晚唐藩鎮之亂那樣的禍耑産生,躰現了對政治侷勢的敏銳觀察和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精練,通過簡略的描述傳遞出豐富的內涵。

王邁

南宋詩人,字實之,一作貫之。自號臞軒居士。今福建仙遊縣園莊鎮(舊稱慈孝裏)人。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進士,經歷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職。爲人剛直敢言,劉克莊曾以"策好人爭誦,名高士責全"詩句相贈。後來他由於應詔直言,被臺官彈劾而降職。淳熙中,主持邵武軍事務,死後追封爲司農少卿。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