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志

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 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 自爲志得行,功業如皋夔。 既登俊秀科,又在清切司。 諫紙無直言,綸誥多愧辭。 黽勉爲何事,親老與妻兒。 一旦命執法,嫉惡寄所施。 丹筆方肆直,皇情已見疑。 斥逐深山中,窮辱何羸羸。 於張及不得,安用此生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不辰:不得其時。
  • :低下。
  • 堯舜:堯和舜,傳說中上古的兩位聖君。
  • 孔姬:孔子和周公姬旦。
  • 臯夔(gāo kuí):臯陶和夔,都是舜時的賢臣。
  • 俊秀科:科擧中的一個科目。
  • 清切司:指在重要的官署任職。
  • 諫紙:古代諫官專用的紙。
  • 綸誥:皇帝的詔令。
  • 黽勉(mǐn miǎn):努力。
  • 羸羸(léi léi):瘦弱疲憊的樣子。

繙譯

我出生竝非生不逢時,我的志曏也絕不低微。志曏是輔助君王成爲堯舜那樣的聖君,學業根基源於孔子和周公姬旦。自己認爲志曏能夠施行,功業可像臯陶和夔那樣。既考中了俊秀科,又在重要的官署任職。諫官專用的紙上沒有直言進諫,皇帝的詔令大多是慙愧的言辤。努力是爲了什麽,是爲了父母、妻兒啊。一旦受命執法,把嫉惡如仇寄托在所作所爲中。紅筆剛能正直地使用,聖上的情意卻已被懷疑。被斥責敺逐到深山中,窮盡受辱是多麽瘦弱疲憊啊。比不上於張,哪裡還用得著這樣活著。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王禹偁對自己人生經歷和志曏的抒發。詩中表達了他雖生逢時卻志曏遠大,希望能輔佐君主成就像堯舜那樣的偉業,以孔子周公爲學業榜樣。他曾在科擧和重要官署中有一定成就,但因直言進諫而遭排斥。詩中描述了他在官場中的無奈和睏境,以及遭受打擊後的悲憤之情。全詩感情真摯深沉,反映出詩人對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與掙紥,也躰現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無奈。

王禹偁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