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陝府南溪兼簡孫何兄弟
申湖在陝服,自昔名所重。
許昌遺唐律,人口尚傳誦。
舊跡固蓁莽,勝概猶出衆。
前年謫商於,過此方憂恐。
無暇濯溪泉,惻惻心甚痛。
量移還恩宥,方寸稍放縱。
故人孫漢公,勤懇事迎送。
柅車得三宿,延我入溪洞。
春殘尚有蝶,夏首始見蝀。
朱櫻實頗繁,黃鳥聲亦哢。
地幽接府署,亭高瞰村壟。
縈砌水逶迤,入檐山巃嵷。
鯉翻自躍金,蝸曳燒餘汞。
石危君子介,昏亂小人勇。
虛涼集鷗鷺,爽塏無蚊蠓。
芰葉巧如剪,萍根密非種。
徑苔自斑駁,岸草互蓊菶。
官醞綠開瓶,時果青出籠。
醉中猛別後,依約似一夢。
唯愁當要路,時復棲闒茸。
解樑雖近山,磽埆費耕墥。
常風有盬南,日夕塵塕埲。
雲泉既遼遠,草樹非秀聳。
況茲炎蒸月,縶縛何所動。
緬懷八龍會,南溪與誰共。
棣萼本多才,甘棠應少訟。
枕簟與琴書,鴒原聊自奉。
篇章取李杜,講貫本姬孔。
古文閱韓柳,特策開晁董。
清吹席上來,當暑閉冰凍。
菱脆擘瓊枝,瓜甘浮蜜筒。
氣秋綠筱戰,露曉圓荷捧。
照湖小賀監,溪堂輕馬總。
此景且不同,此懷可長慟。
平生好泉石,況復官散冗。
近聞田紫微,漣水許就俸。
援例苟得請,申湖當入用。
終老佔溪居,臥看秋泉涌。
拼音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