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黃山
宿雲忽解駁,曉色明朝暾。
高秋寓遠目,萬象秋毫分。
羣峯雜遝來,突騎從橫奔。
驊騮獨驤首,迥出凡馬羣。
嵩高實維嶽,羅列如兒孫。
玉京與金闕,亭亭在雲巒。
羣仙驂蒼虯,冠佩朝至尊。
往者風露夕,妙奏聞清圓。
名理以絃歌,異事父老傳。
丹成已仙去,流脈在山根。
至今茲山下,幽泉湛餘溫。
安得從浴沂,聊以濯我冠。
一沐去塵土,再沐生羽翰。
朝遊參安期,暮躅追羨門。
振足八荒外,垂手青雲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遝(tà):衆多的樣子。 驊騮(huá liú):駿馬名。 驤首:擡頭。 驂(cān):駕馭。 虯(qiú):傳說中的一種龍。
翻譯
夜裏的雲彩忽然散開,清晨的陽光明亮閃耀。在這高秋時節,極目遠望,萬物都像是秋毫般分明。羣峯紛紛聚集而來,駿馬般的山峯縱橫奔馳。有一匹像驊騮的駿馬獨自昂首,遠超其他凡馬。 嵩山確實是高大的山嶽,周圍的山峯羅列如同兒孫圍繞。玉京和金闕,高高聳立在雲巒之中。羣仙駕馭着蒼龍,戴着冠佩去朝見至尊。 過去在風露的夜晚,能聽到美妙圓潤的演奏。關於名理的探討以絃歌的形式進行,奇異的事情被父老們口口相傳。丹藥煉成後仙人已經離去,但其留下的脈絡還在山根處。至今在這山下,幽深的泉水還帶着餘溫。 怎能得以像在沂水中沐浴那樣,姑且以此來洗淨我的帽子。一次沐浴能去除塵土,再次沐浴就能生出羽翼。早晨去拜訪安期生,傍晚追隨羨門高。在八荒之外振足,在青雲之端垂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黃山的壯麗景色以及與之相關的神話傳說,展現出詩人對黃山的敬仰和對神仙世界的嚮往。
詩的開頭通過描寫雲彩的散開和清晨的陽光,展現出一幅清新明亮的畫面,爲後文描寫黃山的景色做鋪墊。接下來,詩人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黃山的羣峯,將其比作駿馬奔馳,富有動態感。然後,詩中提到嵩山以及玉京、金闕等神話中的景象,增添了神祕的氛圍。對過去美妙演奏和名理探討的回憶,以及關於煉丹成仙的傳說,使詩歌具有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感。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在黃山山水中沐浴、超脫塵世的渴望,以及對神仙生活的嚮往。
整首詩意境宏大,語言優美,將自然景色與神話傳說相結合,體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