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十七僧宜見過兼簡杜思誠
坎壈客遊子,歲莫懷百憂。
困若伏轅駒,未遇甘垂頭。
志度蘊剛潔,勁氣橫清秋。
豈事稻粱唼,比翼黃鶴遊。
人情憎遠客,言笑懷戈矛。
有道死不泯,能易匈匈不。
窮當志益堅,詎逐波上鷗。
有杜莫逆交,有李山陽儔。
日想文義會,夫我心則休。
心休日月閒,忽忽時歲遒。
俗子浪嗤詬,日夕競咆炰。
圓鑿事方枘,固知不相謀。
我徒方外士,汎若不繫舟。
東西與南北,無入不優遊。
至此願隨俗,俛眉愧前修。
駕言歸去來,山寒不可留。
薄俗利口實,斬斬非我侔。
太息仰明月,忍作尋常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坎壈(kǎn lǎn):困頓,不得志。
- 唼(shà):水鳥或魚吃食。
- 遒(qiú):迫近。
- 枘(ruì):榫頭,用以插入另一部分的榫眼,使兩部分連接起來。
- 炰(páo):咆哮。
- 侔(móu):相等,齊。
翻譯
漂泊在外的遊子,在年末心懷諸多憂愁。 就像被困的拉車小馬,未遇到伯樂只能甘願低頭。 心志氣度蘊含着剛正純潔,勁氣橫亙在清冷的秋天。 怎能只爲了稻穀高粱而啄食,要如黃鶴般比翼遨遊。 人情往往厭惡遠方來客,談笑之間可能心懷叵測。 有道之人即使死去也不會消逝,能夠改變那洶洶氣勢。 窮困時應當志向更加堅定,怎能追逐那隨波的海鷗。 有杜君這樣的莫逆之交,有李先生這樣的山陽好友。 每天都想着文義之會,這使我的內心得到安寧。 內心安寧時光便悠閒,匆匆之間歲月已臨近盡頭。 世俗之人肆意嘲笑辱罵,從早到晚競相咆哮爭吵。 就像圓鑿配方枘,本來就知道彼此不相合。 我只是一個方外之士,像那漂浮的不繫之舟。 無論東西還是南北,沒有一處不能自在暢遊。 到了這裏願意隨俗,低頭卻愧對前賢。 駕車說歸去來兮,山中寒冷不可久留。 淺薄的世俗看重言語的實際利益,那些犀利的話語並非我所能比。 嘆息着仰望明月,怎能甘心做尋常之輩。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對志向的堅持。詩中描繪了自己作爲客遊子的困頓和憂愁,以伏轅駒自喻,表現出未遇明主的無奈。同時,詩人強調了自己的剛潔志向和勁氣,不願只爲稻粱謀,而願追求高遠的境界。詩中還提到了人情的複雜和世俗的醜惡,世俗之人的嘲笑辱罵與詩人的內心追求形成鮮明對比。儘管如此,詩人仍有知己好友,他們的文義之會能讓詩人內心得到安寧。詩人認爲自己是方外之士,不受世俗束縛,能夠自在暢遊。然而,在面對世俗時,詩人也感到無奈和慚愧,但他不願隨波逐流,最後表達了對明月的嘆息和對不平凡的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沉,通過對比和象徵手法,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