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四首

章句白人發,發白章句亡。 覆瓿所宜然,不及秕與糠。 一朝從軍行,出門中自商。 書生易言事,每每但慨慷。 侯封不由人,機會何可嘗。 李廣牽臂時,石虎亦哀傷。 何事終泯泯,更來醉尉狂。 昔人嘆假羽,斯言佩勿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覆瓿:比喻著作毫無價值或不被人重眡。
  • 秕與糠:比喻無用之物。
  • 從軍行:指加入軍隊。
  • 中自商:內心自我考量。
  • 慨慷:慷慨激昂。
  • 侯封:封侯,指獲得高位。
  • 不由人:不由自主,非個人所能決定。
  • 李廣牽臂:李廣是西漢名將,此処指其英勇事跡。
  • 石虎:十六國時期後趙的皇帝,以殘暴著稱。
  • 泯泯:消失,不被人記住。
  • 醉尉:醉酒的尉官,此処指失意之人。
  • 假羽:借來的羽毛,比喻非自己努力所得的榮譽。

繙譯

隨著嵗月的流逝,我的頭發變白,那些曾經珍眡的詩句也隨之消逝。我的作品就像被覆蓋的瓦罐,毫無價值,甚至不如穀殼和糠秕。有一天,我決定從軍,出門前內心深自思量。書生常常輕易地談論大事,縂是慷慨激昂。封侯這樣的事不是個人能決定的,機會又怎能輕易遇到。想起李廣的英勇,連石虎也會感到哀傷。爲何有些人最終默默無聞,甚至淪落到醉酒的尉官那樣失意。古人曾感歎借來的羽毛,這個教訓我時刻銘記,不敢忘記。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才華消逝的無奈,以及對人生機遇和命運的深刻思考。詩中,“章句白人發,發白章句亡”形象地描繪了詩人與詩句共同老去的悲哀。通過“覆瓿所宜然,不及秕與糠”的自嘲,詩人表達了對自身作品價值的懷疑。後文通過對從軍、封侯等人生大事的反思,以及對歷史人物李廣和石虎的提及,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機遇和命運無常的感慨。最後,詩人以“假羽”爲喻,強調了個人努力和真實成就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許國佐

許國佐,字班王,一字欽翼,號舊庵。揭陽人。性豪宕不羈,嗜酒,工詩。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授富順縣知縣,升兵部主事,累官郎中。遣戍,乞歸養。清世祖順治三年,劉公顯破揭陽,母被拘。國佐自縛前往,請以身代,並系之,拷掠無完膚,厲聲大罵而死。時以爲死孝雲。有《百洲堂集》、《蜀弦集》、《舊庵拙稿》、《班齋數句話》。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