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遲 · 詠促織

向空階絮語,不知何處,愁人偏切。金井銀牀,一夜碎啼明月。怪殺天涯蕩子,禁得過、涼天時節。聲暗咽。暮燈初起,曉鍾才歇。 可憐枕上關山,被片晌淒涼,驚回蝴蝶。獨院孤衾,此際更和誰說。追憶金籠閒鬥,佯輸與、一雙條脫。空悵別,雕闌桂花如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絮語:連續不斷地低聲說話。
  • 金井銀牀:指華麗的井台和井欄。
  • 蕩子:指遊蕩在外的男子。
  • 暗咽:聲音低沉而帶有哽咽。
  • 孤衾:單薄的被褥,比喻孤獨。
  • 條脫:古代婦女戴在手腕上的裝飾品,這裡指鬭促織時的小賭注。

繙譯

在空曠的堦梯上低聲細語,不知道從哪裡傳來,讓憂愁的人感到格外切膚。華麗的井台和井欄旁,整夜都有促織在月光下碎碎啼鳴。真奇怪,那些遊蕩在外的男子,怎能忍受這涼爽時節的寂寞。促織的聲音低沉而帶有哽咽。夜幕初降,晨鍾未響,它們的聲音就已停歇。

可憐那些枕上的關山,被短暫的淒涼驚醒了夢中的蝴蝶。獨自一人在孤寂的院子裡,擁著單薄的被褥,此時又能曏誰訴說。廻憶起在金籠中閑鬭促織,假裝輸掉,換來一雙條脫。空自惆悵別離,雕欄旁的桂花如雪般潔白。

賞析

這首作品以促織的鳴聲爲引子,描繪了一個孤獨寂寞的夜晚。詩中,“金井銀牀”與“一夜碎啼明月”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夜晚的靜謐與促織鳴聲的淒切。通過“蕩子”、“孤衾”等詞語,表達了遊子的孤獨與無奈。結尾的“雕闌桂花如雪”則以景結情,增添了詩意的深遠與淒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明代詩人彭孫貽的高超藝術造詣。

彭孫貽

明末清初浙江海鹽人,字仲謀,一字羿仁。明拔貢生。父以守土死於贛州,奔走求遺骸,布衣蔬食二十餘年。後家居不出。詩詞均工。鄉人私諡孝介先生。有《茗齋集》、《茗齋詩餘》等。 ► 35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