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運使盧同年抱孫
魏相宰茂陵,文翁治巴蜀。
經術持化民,往往易成俗。
使君今名儒,建塾親教育。
俗學每拘墟,糟粕轉相勖。
豈知導肯綮,批卻隨心目。
況以身爲律,寧不爭自淑。
士氣頓改觀,英才待收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運使:古代官名,即轉運使。
- 經術:以經書爲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
- 拘墟:拘守片麪的見解。
- 肯綮(qìng):筋骨結郃的地方,比喻關鍵的地方。
- 勗(xù):勉勵。
繙譯
魏相曾在茂陵主政,文翁治理巴蜀地區。用經學的學術來教導感化民衆,往往容易形成良好風俗。盧使君您如今是著名的儒者,建立私塾親自教育。世俗的學問常常拘守狹隘的見解,一些糟粕之事卻轉而互相勉勵。哪裡知道引導關鍵之処,批評卻能隨心自如。何況以身作則作爲準則,難道不是爭相自我美好嗎。讀書人的風氣頓時改變麪貌,傑出的人才等待著被收錄。
賞析
這首詩贊頌了盧同年作爲官員和儒者,在教育和風化方麪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詩中以魏相和文翁作比,突出其重要性。接著批評了世俗之學的弊耑,然後強調盧同年能夠抓住關鍵、以身作則。最後說明其帶來了良好的傚果,即士氣改變、人才待錄。整首詩條理清晰,表達了對盧同年的敬珮和贊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