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色空無礙:佛教用語,「色」指有形質的一切萬物。「空」指事物的虛幻不實。「色空無礙」即萬物與虛幻不實並不互相阻礙 ,相互融通。
- 湛(zhàn)然:清澈、安然的樣子。
翻譯
樹木枯萎後自然會迎來春天再度復甦,內心放空又怎麼會被外界的境遇所羈絆。那靈動清澈的小溪,水流安然,卻也不拒絕花枝在水中的投影。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濃郁的禪意。開篇以「樹枯自回春」這一自然界常見的循環變化現象爲喻,表達了事物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衰敗之後總會迎來新生,有着一種豁達樂觀的態度。接着「心空豈滯境」,由外及內,闡述心靈若達到一種放空、無拘無束的境界,就不會被外界的各種境遇所束縛,強調內心修養對面對塵世紛擾的重要性。後兩句「靈溪雖湛然,不拒花枝影」,描繪出一幅清幽寧靜又包容和諧的畫面。靈溪清澈安然,卻能平靜接納花枝的影子,暗示着一種包容萬物的胸懷與境界,也就是佛教中「色空無礙」的思想體現。詩人以自然之景參悟佛法妙理,以簡潔的文字傳達出深邃的禪意智慧,讓讀者在品味詩歌時,也能感悟到一種超然物外、包容萬象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