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 · 觀某女伶劇示王調甫

團夢聲涼,啼春淚冱,無人解識芳心。霓羽飄殘,空勞蝶守鶯尋。靈犀辜負芳華逝,奈三年楚玉愁深。趁華燈奮袖低昂,心緒愔愔。 新來省識東風惡,願花魂無恙,殘酹虔斟。幾折秦謳,對人長是哀吟。散花未解維摩病,怕蹉跎綠易成陰。斂箏弦擁髻歸來,同怯鸞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團夢:這裏指夢境聚集,「團」有聚合之意。
  • 啼春淚冱(hù):冱,寒冷凝結。意思是啼哭的淚水因春天的寒冷而凝結。這裏暗示女伶內心的悲傷和淒涼。
  • 靈犀:常比喻心有靈犀一點通,這裏指情感上的默契。
  • 愔愔(yīn yīn):形容靜寂、深沉的樣子。
  • 省(xǐng)識:猶略識。
  • 殘酹(lèi)虔斟:酹,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這裏指懷着虔誠之心斟酒祭奠。
  • 秦謳:秦地的歌,這裏指女伶所唱的歌。
  • 散花:佛經故事,維摩詰示疾,天女散花以試諸菩薩和聲聞弟子道行。
  • 維摩病:佛教典故,維摩詰居士身患重病仍在宣揚佛法,後常以「維摩病」形容病中的清高雅潔等。
  • 綠易成陰:指時光易逝,美好事物容易過去,就像綠樹很快成蔭。
  • 鸞衾(qīn):繡有鸞鳥圖案的被子,這裏指女子的被褥。

翻譯

那聚合的夢境中傳來寒涼之聲,爲春天啼哭的淚水彷彿被凝結,沒有人能真正理解這顆芳心。那如霓裳羽衣般美妙的時光已然飄散,徒然讓蝴蝶空守、黃鶯尋覓。辜負了曾經的默契,美好的芳華消逝,無奈三年來如楚玉(這裏借指女伶內心憂愁)般愁緒深深。趁着華燈初上,女伶揮舞長袖起伏舞蹈,內心卻是靜寂又深沉。 最近方纔略微知曉東風的無情,只願那花的魂魄安然無恙,懷着虔誠之心斟灑殘酒祭祀祈福。那幾曲秦地之歌,對着世人總是哀傷地吟哦。天女散花也無法解脫像維摩詰那般的病痛,只是怕時光匆匆,綠樹輕易成蔭,美好易逝。收起箏弦,挽着髮髻歸來,心中同樣害怕面對那繡着鸞鳥的被子(暗示孤獨寂寞)。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觀女伶演戲時的所感所思。開篇通過「團夢聲涼,啼春淚冱」營造出一種悲傷淒涼的氛圍,直接切入女伶孤獨且憂愁的內心世界。「霓羽飄殘」等句,以美好的事物消逝來映襯女伶芳華的流逝和情感的失落。下闋則流露出對女伶命運的關切和同情,「省識東風惡」表達對命運無常的感慨,希望女伶「花魂無恙」,又借女伶所唱的哀歌以及「散花未解維摩病」等,將其內心的痛苦和困境進一步深化。最後的「斂箏弦擁髻歸來,同怯鸞衾」,細膩地刻畫了女伶演出後的孤寂與惆悵。全詞語言優美,通過衆多意象和巧妙的用典,深入挖掘了女伶的內心世界,同時蘊含着詞作者對人生、對世間美好易逝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