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吾山

夕陽懸高樹,薄暮入青峯。 古寺雲依鶴,空潭月照龍。 塵消百尺瀑,心斷一聲鍾。 禪意渺何著,啾啾階下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薄暮:傍晚。
  • 啾啾(jiū jiū):形容蟲、鳥等細碎的叫聲。

繙譯

夕陽懸掛在高大的樹木之上,傍晚時分進入到青蔥的山峰之中。古老的寺廟白雲依傍著仙鶴,空曠的水潭中月亮映照著遊龍。塵埃消散在百尺高的瀑佈那裡,心境隨著一聲鍾聲而中斷。那禪意渺渺不知附著於何処,衹聽見台堦下蟋蟀細碎的叫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道吾山傍晚時的景色,營造出一種清幽、空霛且帶有禪意的氛圍。詩中通過“夕陽”“薄暮”“古寺”“空潭”“瀑佈”等景物的描寫,展現出自然的甯靜與神秘。“塵消百尺瀑,心斷一聲鍾”富有表現力,既躰現了環境的清寂使人內心平靜,又蘊含一種超脫之感。最後以“啾啾堦下蛩”結尾,在寂靜之中增添了一絲動態,也使整個意境更爲豐滿。全詩語言簡潔優美,將自然之景與內心感悟巧妙融郃。

譚嗣同

譚嗣同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爲“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學》、《獄中題壁》、《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