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竹枝詞

腥紅苦李出林遲,釵朵盤兼小荔支。番蒜摘殘龍眼熟,滿街斜日賣黃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腥紅:顏色鮮紅。
  • 苦李:一種李子,這裏指臺灣當地的一種水果。(「李」讀音:lǐ)
  • 釵朵盤兼小荔支:形容水果擺放的樣子像釵朵、盤子以及小荔枝。
  • 番蒜:可能是臺灣當地的一種植物。
  • 龍眼:一種水果。(「龍」讀音:lóng)
  • 黃藜:可能是臺灣的一種當地特產。(「藜」讀音:lí)

翻譯

鮮紅的苦李從林中晚些成熟,水果擺放如同釵朵、盤子和小荔枝一般。番蒜採摘完後龍眼就熟了,滿街在傾斜的夕陽下售賣着黃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臺灣的物產豐富和當地的市井生活場景。詩中通過描寫各種水果的成熟和售賣情況,展現了臺灣的地方特色。詩中的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地描繪了水果的色澤和形態,以及市場上的繁榮景象。「腥紅苦李出林遲」,以「腥紅」形容苦李的顏色,給人以鮮明的視覺感受;「釵朵盤兼小荔支」則用形象的比喻展現了水果擺放的樣子,富有想象力;「番蒜摘殘龍眼熟,滿街斜日賣黃藜」則進一步描述了物產的豐富和市井的熱鬧,夕陽斜照下的街市,充滿了生活氣息。整首詩讓讀者對臺灣的風土人情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感受到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觀察和熱愛。

謝金鑾

清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乾隆二十四年舉人。歷邵武、嘉義、安溪等縣教諭。少時喜讀宋儒書。於清儒好胡渭、顧棟高、任啓運、方苞四家著作,謂其切於倫常日用。在臺灣曾應聘修志。巡道某議闢臺灣山後蛤仔灘,金鑾考其始末,作紀略。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 ► 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