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濡(rú):沾溼,潤澤。
- 大澤:大湖沼,此處可理解爲廣泛的恩澤。
- 炎方:泛指南方炎熱地區。
- 帝鄉:皇帝住的地方,也就是京城。
- 攀轅:拉住車轅,不讓車前行,指挽留離任的地方官。
- 填委巷:充滿街巷。
- 那堪:怎堪,怎能忍受。
- 河梁:橋,這裏指送別之地。
- 徑花:小路旁的花。
- 承露:承接甘露,此處或指露水。
- 臺柏:古代御史臺所植的柏樹,此處代指御史(侍御)。
- 明發:黎明,平明。
- 法星:星名,古代認爲此星主管訴訟與刑罰,這裏代指王虞石侍御。
- 紫薇:星宿名,代指皇宮。
翻譯
已經將廣泛的恩澤散佈到南方炎熱之地,卻望着紅色的雲彩指向京城。 只看到挽留的人們填滿了街巷,怎能忍受在送別之地端起酒杯。 踩踏小徑旁的花時如同承接露水,攀登御史臺柏樹時都被霜所染。 黎明時分掛起船帆從此分別,您(王虞石侍御)就如法星高掛在紫薇星旁閃耀。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送王虞石侍御還朝任職。詩的首聯寫王虞石在南方完成使命後準備返京,「已濡大澤布炎方,卻望紅雲指帝鄉」,既點明瞭他的功績,又表達了他對京城的嚮往。頷聯「但有攀轅填委巷,那堪把酒上河梁」,描繪了民衆對他的挽留以及送別的場景,體現出他深受百姓愛戴。頸聯「徑花踏處如承露,臺柏攀時盡染霜」,通過對路徑之花和御史臺柏樹的描寫,暗示王虞石侍御的行程艱辛以及他的剛正廉潔。尾聯「明發掛帆從此別,法星高耀紫薇傍」,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祝福,希望他在朝廷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如法星閃耀在紫薇星旁。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開闊,用典自然,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其未來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