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首丘:傳說狐狸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懷念故鄉。讀音爲(shǒu qiū)
- 易簀(zé):更換牀蓆。春秋魯曾參臨終,以寢席過於華美,不合禮制,命子曾元扶起易簀。後因以作爲人病重將死的典故。
- 宮人斜:古代宮人的墓地。
翻譯
那清朗的光輝堪比秋天的月亮,遊蕩的魂魄消散在早晨的霞光中。 想着狐死首丘的話語還在耳邊,臨終換席又何必嘆息! 我平生有着大丈夫的志向,卻只能寄死在宮人斜這地方。 曾子爲了遵循禮制讓兒子爲自己更換牀蓆,我難道就沒有家嗎?
賞析
這首詩通過一系列的意象和典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詩中以清輝秋月、遊魂朝霞等景象營造出一種蒼涼的氛圍。首句用「清輝比秋月」形容某種光輝的美好,卻又隨即提到「遊魂散朝霞」,暗示了生命的無常和消逝。「首丘言猶在,易簀意何嗟」則運用了狐死首丘和曾子易簀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對生死的坦然。最後兩句「平生丈夫志,寄死宮人斜。曾參爲原母,杜氏豈無家」,抒發了詩人雖有遠大抱負,卻無奈命運不濟,只能客死他鄉的悲憤之情。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典貼切,充分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爲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爲“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爲“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137篇诗文
歸有光的其他作品
- 《 杏花書屋記 》 —— [ 明 ] 歸有光
- 《 鐘山行二首 》 —— [ 明 ] 歸有光
- 《 奉酬馮太守行視西山關隘次宋莊見棄田有作 》 —— [ 明 ] 歸有光
- 《 自劉家河將出海口風雨還天妃官二首 》 —— [ 明 ] 歸有光
- 《 遊靈谷寺 》 —— [ 明 ] 歸有光
- 《 自徐州至呂梁述水勢大略 》 —— [ 明 ] 歸有光
- 《 海上紀事十四首 其十二 》 —— [ 明 ] 歸有光
- 《 海上紀事十四首 其十三 》 —— [ 明 ] 歸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