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

留別嫌無長物存,蕭然行李去荒村。 多情惟有滄州月,千里清光照海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物:原指多餘的東西,後來也指像樣的東西。(讀作:cháng wù)
  • 蕭然:形容寂寞、冷落、空寂的樣子。
  • 滄州:水邊的地方,這裏可以理解爲泛指海邊。
  • 海門:海口,內河通海之處。

翻譯

離別之時,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像樣的東西留下,揹着簡單的行李前往荒涼的村落。唯有那多情的海邊明月,千里清光灑向海口。

賞析

這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首句「留別嫌無長物存」,表達了詩人離別時的一種感慨,認爲自己沒有什麼寶貴的東西可以留下,體現出詩人的一種淡泊心境。「蕭然行李去荒村」描繪了詩人孤獨地帶着簡單的行李前往荒村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孤寂的氛圍。尾句「多情惟有滄州月,千里清光照海門」,將明月擬人化,說它多情,月光千里灑向海門,給人以一種清冷、空曠的美感,同時也寄託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離別時的複雜情感,既有對離別的無奈,又有對前路的迷茫,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超脫和淡泊。

吳性誠

吳性誠,字樸庵,湖北黃安人。清廩貢生。遵川楚例捐縣丞,來閩候委。嘉慶十七年(1812)任澎湖通判,嘉慶二十年(1815)任鳳山縣丞,建阿緱書院。嘉慶二十一年(1816)正月任彰化知縣,時值谷貴,羣盜起,性誠日夜撫諭,勸平糶,設粥廠,民免流亡。課士有知人明,所識拔,後皆登第,貧士鄉會試,往往資助之。並改建文昌祠、書院、學署等。善佈施,頗有政聲。以捕盜有功,道光四年(1824)任淡水同知,未幾以病告歸,到家一月卒。〖編者按:周璽《彰化縣誌》〈官秩志‧列傳〉、蔣師轍《臺灣通志》〈列傳‧政績〉有傳。〗(許俊雅撰) ► 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