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傅龍圖帥秦

公才卓犖有施爲,鎮俗安邊正及時。 東壁圖書遷秩峻,西州父老嘆來遲。 門開細柳軍無匹,劍下樓蘭敵未知。 聞道秦州多勝蹟,登高能廣少陵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卓犖(zhuó luò)**:卓越,出衆。形容人的才能突出。
  • 東壁圖書:古代以「東壁」象徵文才。這裏表示傅龍圖因文才出衆而獲得晉升。
  • 遷秩:升職。「秩」指官吏的俸祿、官階 。
  • 西州:這裏指秦州,在今甘肅天水一帶 。
  • 細柳軍:西漢周亞夫曾在細柳治軍,紀律嚴明。這裏用「細柳軍」來形容傅龍圖治軍有方,軍隊紀律嚴整。
  • 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常與漢爲敵。這裏代指敵人。
  • 少陵:代指杜甫,杜甫自號少陵野老 。

翻譯

您有着卓越不凡的才能且能夠施展抱負,此時去安定風俗、守衛邊疆正是恰當的時候。您憑藉出衆的文才獲得很大的晉升,秦州的父老鄉親感慨您來得太晚了。您治軍如同周亞夫,麾下軍隊紀律嚴整無人能比;您利劍一揮,敵人們還不知怎麼回事(形容克敵迅速)。聽說秦州有很多名勝古蹟,您登上高處,說不定能擴展杜甫描寫此地的詩篇呢。

賞析

這首詩是孔武仲送別傅龍圖赴秦州任職時所作。首聯直接讚揚傅龍圖卓越的才能以及此時赴任安定邊疆的及時性,開門見山表達對友人能力的肯定和對其赴任的期待。頷聯一面說傅龍圖因文才高升,另一面通過秦州父老「嘆來遲」,從側面烘托出傅龍圖名聲遠揚、深受期待。頸聯以「細柳軍」「劍下樓蘭」兩個典故,高度讚揚傅龍圖的軍事才能,分別從治軍嚴明和克敵迅速兩方面,展現其軍事威望與實力。尾聯則獨出心裁,不侷限於一般送別時的惜別之情,而是由秦州多勝景聯想到友人或許能在那裏創作媲美杜甫詩篇的佳作,表達出對傅龍圖文學才華的推崇和對其在秦州能有所建樹的美好期許 。全詩融讚美、期許於送別之中,筆力雄健,格調高昂。

孔武仲

宋臨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進士。哲宗元祐初,歷祕書省正字、集賢校理、國子司業。四年,爲著作郎,論科舉之弊,詆王安石《三經新義》,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八年,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卒。與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有《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芍藥譜》、《內外製》、《雜文》、《宗伯集》(編入《清江三孔集》)。 ► 6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