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範景仁夜讀試卷

案前官燭墮花頻,滿目高文妙入神。 勇氣先登勢無敵,巧心後發語尤新。 好賢何啻三薰貴,求寶方知百汰真。 愚魯自非憑驥發,崑山千里到無因。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官燭:公家供給的蠟燭。
  • 墮花頻(duò huā pín):指蠟燭的燭淚頻繁掉落,墮,落下;花,指燭花 ,燭心燒焦結成的花狀物。
  • 高文:高水平的文章。
  • 巧心:精巧的心思。
  • 何啻(hé chì):何止,豈止。
  • 三薰(xūn)貴:多次用香料薰身,表示對賢才的尊重和推崇。
  • 百汰(tài):經過多次淘汰篩選。汰,去除、淘汰。
  • 愚魯:愚鈍魯莽,指自己。
  • 驥發(jì fā):藉助良馬的力量啓程。驥,駿馬。
  • 崑山(kūn shān):崑崙山,古代傳說崑崙山盛產美玉。這裏用來比喻才德高尚的人或美好的事物。

翻譯

書案前公家供給的蠟燭燭淚頻繁掉落,滿眼都是水平高超精妙入神的文章。那些優秀文章如勇敢的將士先登高峯般氣勢無敵,又像精心構思後才展現的巧思語句格外新穎。喜愛賢才何止像三薰那樣敬重,尋求真正的人才就如同經過百次汰選才能發現真金。我愚鈍魯莽要是不借助良才的引領,想達到如崑山美玉般的高遠境界是毫無緣由的。

賞析

這首詩圍繞夜讀試卷展開。開篇通過「案前官燭墮花頻」描繪出一種專注閱卷的深夜氛圍,「滿目高文妙入神」則直接誇讚看到的試卷文章水平極高,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頷聯「勇氣先登勢無敵,巧心後發語尤新」以形象的比喻,將優秀文章比作勇往直前的勇士和精心構思的佳作,生動展現了文章的氣勢與新穎。頸聯「好賢何啻三薰貴,求寶方知百汰真」,詩人用「三薰」「百汰」等典故,表達對賢才的極度重視和選拔人才的不易,體現出對人才的渴求與尊重。尾聯「愚魯自非憑驥發,崑山千里到無因」則是作者的自謙之詞,表明自己若沒有賢才的啓發和幫助,難以到達更高境界。整首詩不僅展現了司馬光對人才的賞識與選拔人才認真的態度,同時也蘊含着自勵與對賢能的嚮往,語言流暢且用典自然,頗具感染力。

司馬光

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爲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