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王龜齡校書梅花

· 史浩
朔風吹雪障江梅,不著詩攻不解開。 正恐與花無半面,胡然有意及三杯。 清涼怕逐炎炎去,澹泊曾參的的來。 祇向茅檐露消息,華堂虛費管絃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字句進行和作。
  • 王龜齡校書:王龜齡,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校書是官職名,負責校勘書籍。
  • 朔風:冬季的北風。
  • :阻隔,這裏指大雪覆蓋。
  • 江梅:江邊的梅花。
  • :這裏是懂得、理解的意思。
  • 半面:形容相見甚少,如同只見到對方的一面。
  • 胡然:爲什麼,表驚訝或不解。
  • 及三杯:喝到第三杯酒,借酒澆愁或慶祝。
  • 清涼:清冷,這裏指梅花的氣質。
  • 炎炎:形容熱烈或酷熱。
  • 澹泊:恬淡,不追求名利。
  • 的的:分明的樣子,形容心境清澈。
  • :只,僅僅。
  • 茅檐:簡陋的屋檐。
  • 華堂:華麗的大廳。
  • 虛費:白白浪費。
  • 管絃:樂器,這裏代指音樂。

翻譯

冬日寒風吹過,大雪覆蓋了江邊的梅花,即使我寫下詩句也無法使它綻放。我擔心自己與這梅花無緣,只能遠遠欣賞,爲何還要特意喝上三杯酒以示親近?我害怕梅花的清冷氣質會隨着炎熱離去,而我內心的恬淡卻像它一樣清晰。我只是在簡陋的屋檐下感受它的消息,而華麗的大廳裏空有音樂的催促,也喚不回那幽香。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江梅在嚴冬中傲然獨立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品格的讚美和對清淡生活的嚮往。詩人以自己無法用詩歌喚醒梅花的開放,暗示了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未能與梅花近距離接觸的遺憾。在對比中,詩人更顯出對淡泊寧靜生活的執着追求,認爲真正的美並不在於繁華的場合,而在心靈的契合。

史浩

史浩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爲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浚恢復之舉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爲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爲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諡文惠,改諡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峯真隱漫錄》等。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