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堯夫首尾吟

堯夫非是愛吟詩,安樂窩中無所爲。 古道白頭無外用,今時青眼幾人知。 嵩山洛水長相見,秋月春風不失期。 筋力雖衰才思壯,遞年比較未嘗虧。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hè):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或體裁做詩詞。
  • 堯夫:北宋哲學家邵雍的字。
  • **安樂窩:邵雍給自己的居處起的名字 。
  • 古道:指古人的風尚、道德和義理。
  • 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由晉代阮籍能爲青白眼的典故而來 。
  • 遞年:逐年,一年又一年。

翻譯

堯夫並不是喜愛吟詩,在安樂窩裏實在沒有什麼別的事可做。遵循古人的風尚,白頭老人也沒有別的什麼追求,在如今這個時代,真正被人器重又有幾人知曉?嵩山和洛水常常能相互照見,秋天的明月與春天的清風從不失約到來。雖然筋骨力氣已經衰減,然而才思依然豪壯,逐年相比較,從來都沒有虧損。

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平實而又深沉的筆觸,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心境。開篇「堯夫非是愛吟詩,安樂窩中無所爲」,看似閒話家常,實則爲全詩奠定了一種悠然超脫的基調。司馬光借說邵雍吟詩並非出於愛好,而是在安樂窩的閒適生活中尋得寄託。頷聯「古道白頭無外用,今時青眼幾人知」通過古今對比,感慨堅守古人高尚道德風尚之人雖至白頭也沒有其他功利目的,但在現實中卻鮮有人得遇賞識,流露出對時世的喟嘆和對知音難覓的無奈。頸聯「嵩山洛水長相見,秋月春風不失期」描繪了自然景物永恆相伴、按時而至,與人間的變化無常形成鮮明對照,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寄託了詩人對自然恆常美好的嚮往。尾聯「筋力雖衰才思壯,遞年比較未嘗虧」凸顯了詩人不服老的精神,儘管體力衰減,卻始終保持着充沛的才思,體現了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全詩情感真摯,情景交融,既有對人生境遇的感慨,也有對自然與自我的堅持,語言質樸卻意味深長。

司馬光

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爲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