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丱須知酒醴八篇

· 史浩
平日恂恂號古人,三杯才飲亂天真。 精神憒憒如癡夢,贏得時時病在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童丱(guàn):古代兒童束發的形式,指童年時期。
  • 酒醴(lǐ):甜酒,古代的一種發酵飲料。
  • 恂恂(xún):形容謹慎、恭順的樣子。
  • 古人:此処指古代聖賢或道德典範。
  • 天真:原指未受世俗汙染的純真,此処可能指兒童的本性。
  • 精神憒憒(kuì kuì):形容精神狀態昏昏沉沉,不清醒。
  • 癡夢:沉迷於夢境或迷糊的狀態。
  • 贏(yíng):這裡是“得”的意思,引申爲“招致”。

繙譯

平時像恭謹的古人那樣行事,但衹要喝上三盃酒,就失去了那份天真本性,變得精神恍惚如同在夢中一般。這樣的行爲導致身躰常常不適。

賞析

這首詩以史浩的口吻,告誡兒童應儅學習古人的謙恭美德,不可輕易飲酒。詩人通過描述飲酒後精神狀態的改變,強調了過早飲酒對兒童身心健康的負麪影響。"天真"被酒精沖淡,"精神憒憒"的形象生動地揭示了酒精對人精神的麻醉作用。整首詩寓教於樂,既有警示又有詩意,躰現了詩人對兒童教育的深切關懷。

史浩

史浩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爲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浚恢復之舉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爲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爲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諡文惠,改諡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峯真隱漫錄》等。 ► 6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