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大雪有雷電雹次日大雪雷雹越十日又大雪尺餘奇寒紀事

惟王首載春,歲行攝提格。 青籥啓蟄房,萬物未甲坼。 長銜競腰鼓,臨望紀元夕。 土牛送滕六,忽與謝仙迫。 同雲冪四維,急羽飛六翮。 乍如珠跳瓦,俄看徑曳帛。 陽冰鼓陰火,殷動頓旁魄。 蘇蘇或遂泥,索索更來虩。 嚴風吹樛枝,照耀雀錫白。 旅人嘆龜手,重纊齒餘齰。 吾聞古洪都,方輿稱水澤。 其地瀕江湖,其俗便絺綌。 長虞炎精熾,無慮玄冥赫。 何渠積淹旬,黍律驕不易。 踆烏蹲寒號,顧菟伏蝟磔。 得無載籍誕,或者司歷失。 昨宵氣加凜,飛慘又騷驛。 夜漏咽層冰,曉色射窗隙。 龍戰警百萬,鶴語動尋尺。 上天豈無意,史氏慎取索。 竹歌哀黃臺,鵝池拉蔡柵。 況今蓬婆外,壯士猶負戟。 誰歟薛孤延,敢告莊青翟。 紀異咄咄詞,放管落棗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攝提格:古代歲星紀年法中的寅年的別稱。
  • 青籥(yuè):管樂器。
  • 啓蟄:節氣名,驚蟄。
  • 甲坼(chè):草木種子外皮開裂而萌芽。
  • 滕六:雪神名。
  • 同雲:雲彩密佈。
  • 六翮(hé):鳥的兩翼。
  • 蘇蘇:恐懼不安貌。
  • 索索:恐懼貌。
  • 虩(xì):恐懼的樣子。
  • 樛(jiū)枝:向下彎曲的樹枝。
  • 龜手:手上皮膚凍裂。
  • 重纊(kuàng):厚絲綿。
  • 方輿:大地。
  • 水澤:多水的地方。
  • 絺綌(chī xì):葛布的統稱。
  • 長虞:長久的憂慮。
  • 炎精:太陽。
  • 玄冥:冬神。
  • 踆(qūn)烏:古代傳說中太陽裏的三足烏。
  • 顧菟(tù):亦作「顧兔」,古代神話傳說月中陰精積成兔形,後因以爲月的別名。
  • 蝟磔(zhé):如蝟毛紛張,一般形容氣勢兇狠。
  • 騷驛:騷擾驛站。
  • 尋尺:喻微小或微細之物。
  • 薛孤延:北齊將領。
  • 莊青翟:西漢大臣。

翻譯

當王開啓新年之始,這一年處於寅年。管樂開啓了驚蟄時節,萬物還未萌芽開裂。長街上傳來連續的腰鼓聲,在這等候紀元的晚上。土牛送走了雪神,突然就和仙人緊迫而來。濃雲密佈四周,急飛的鳥兒振翅。剛開始如同珍珠跳落在瓦片上,不久看那路上如同拖着白帛。陽冰引發陰火,震動令人心驚魄動。恐懼不安或者就要化成爛泥,恐懼地不斷顫抖。寒風吹着彎曲的樹枝,照耀得像錫一樣白。旅行者嘆息手凍裂了,裹着厚絲綿還覺得冷得咬嘴唇。我聽說古代的洪都,大地被稱爲多水之地。那裏臨近江湖,習俗是穿葛布衣服。總是擔憂太陽熾熱,沒想到冬神也如此威猛。爲何久積如此之久,即使黍黍律法也難以控制。三足烏在寒冷中蹲着鳴叫,月中的玉兔如刺蝟般氣勢兇狠。莫不是記載有荒誕之處,或者是掌管曆法的失誤。昨晚天氣更加寒冷,飛起來悽慘又騷擾了驛站。夜裏的漏聲在層層冰下幽咽,早晨光線射進窗縫。似有龍戰警百萬,仙鶴的聲音也能聽見一尋大小。上天難道沒有用意嗎,史官要謹慎選取。竹歌哀訴像黃臺那樣,如同在鵝池拉扯蔡柵。況且如今在蓬婆之外,壯士還拿着兵器。是誰呢,薛孤延,敢告訴莊青翟。記錄這怪異讓人驚歎的事,放縱筆管像扔棗核一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立春日大雪、雷電、冰雹等奇異的天氣現象和寒冷的氣候,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感受和聯想。詩中用了豐富的詞彙和形象的比喻,如「同雲冪四維,急羽飛六翮」「乍如珠跳瓦,俄看徑曳帛」等,生動地表現了雪景和氛圍。同時,也提到了與天氣相關的一些神話傳說和歷史人物,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深度。詩中既有對自然現象的驚歎和疑惑,也有對社會現實和歷史的思考,體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深沉的思索。整體風格雄奇瑰麗,富有想象力,是一首別具特色的詩作。

周天度

清浙江仁和人,字心羅,號讓谷。乾隆十七年進士。官許州知府。有《十誦齋集》。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