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濟

苦熱不成寐,殘燈還渡河。 棹移孤月破,燈閃一星過。 吠犬知村近,鳴蛙隔水多。 行行有幽意,莫問夜如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ì)**:渡河。
  • **(mèi)**:入睡、睡着。
  • **(zhào)**:船槳,這裏代指船。

翻譯

天氣酷熱難耐,我難以入眠,在微弱的燈光下趁着夜色依舊乘船渡河。船槳划動,水面上倒映的孤月彷彿被打破,船上閃爍的燈光就像一顆星星劃過夜空。岸邊傳來犬吠聲,我知道村莊已經臨近,隔着河水能聽到許多青蛙的叫聲。一路上充滿了幽靜深遠的意境,也不必去問這夜晚究竟是怎樣的時光了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晚乘船渡河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開篇「苦熱不成寐,殘燈還渡河」寥寥數語就勾勒出當時悶熱難眠,詩人決定趁着夜色渡河的情境,爲全詩定下了一種靜謐又帶些憂思的基調。頷聯「棹移孤月破,燈閃一星過」用細膩且生動的筆觸,通過描寫船槳划動,打破水面上月亮的倒影,船隻上燈光閃爍如流星劃過夜空的畫面,將黑夜中水面的奇妙景象刻畫得如在眼前,動靜結合,充滿空靈之美。頸聯「吠犬知村近,鳴蛙隔水多」則轉換角度,從聽覺入手,以犬吠暗示村莊已近,青蛙的叫聲隔着河水遠遠傳來,進一步渲染了鄉村夜晚的靜謐氛圍,同時也增添了生活氣息。尾聯「行行有幽意,莫問夜如何」,詩人表達在這一路行船過程中,所領略到的那種幽靜深遠的意趣,已經讓他沉醉其中,無需再關心夜的具體時光,使詩歌的意境得到進一步昇華。整首詩語言平實卻意境深遠,生動地展現了一幅夏夜渡河的清幽畫卷,流露出詩人在旅途中的複雜心境與獨特感悟 。

林則徐

林則徐

林則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峯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