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 · 秋聲館賦秋聲
簟悽燈暗眠還起,清商幾處催發?碎竹虛廊,枯蓮淺渚,不辨聲來何葉?桐飆又接。盡吹入潘郎,一簪愁發。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
陰蟲還更切切。玉窗挑錦倦,驚響檐鐵。漏斷高城,鍾疏野寺,遙送涼潮嗚咽。微吟漸怯。訝籬豆花開,雨篩時節。獨自開門,滿庭都是月。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注釋
清商:原爲古五音之一。此處指秋風。
飆:泛指風。
潘郎:指晉潘岳。
檐鐵:檐馬。亦謂之風鈴,風馬兒。懸於檐下,風起則錚有聲。
序
此詞着意描寫秋聲。上片寫入夜風聲,“幾處催發”,使人難於入睡。下片寫檐鐵驚響,野寺鐘疏,蟲聲切切,涼潮嗚咽。獨自開門,唯見滿庭月光。結句極富詩情畫意。全詞從所聞到所見和所思,生動逼真而又細緻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簟(diàn):竹蓆。這裏「簟悽」意思是竹蓆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
- 清商:秋天的樂音,其聲調清越悲涼,所以這裏指代秋聲。
- 桐飆(biāo):指秋風。桐樹常被認爲與秋天有關,秋風刮過桐樹,所以稱桐飆 。
- 潘郎:即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岳《秋興賦》序雲:「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後世常以「潘郎」自嘆中年鬢髮初白。這裏「潘郎,一簪愁發」借指自己愁緒滿懷,頭髮變白。
- 陰蟲:秋蟲。
- 檐鐵:即檐馬,懸掛在屋檐下的風鈴。
- 漏斷: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漏斷表示夜深。
翻譯
竹蓆生涼,燈光黯淡,我剛入眠又被驚醒起身。不知從何處傳來的秋聲,好似淒涼的樂音頻頻催發。虛曠的長廊中,碎竹瑟瑟作響;淺渚裏的枯蓮,也發出蕭索的聲音,讓人難以分辨秋聲到底來自哪片葉子。緊接着秋風又吹動了桐樹。秋聲盡皆吹入我這已生白髮之人的心裏,擾人愁緒。本已覺得秋聲難聽,半夜裏也無需再爲離別之事而哀怨了。
秋蟲的鳴聲更加急促。獨坐在窗前挑弄錦緞,倦怠不堪,檐下的風鈴忽然被風吹響,令人一驚。高城的滴漏已經斷了聲響,遠處山寺的鐘聲稀疏散落,那秋聲好似遙送着涼意的潮水,發出嗚咽之聲。輕輕吟哦也漸漸充滿了怯意。奇怪啊,在籬邊豆花開、細雨灑落的時節,竟會聽到這樣蕭索的秋聲。我獨自開門,看到滿庭都是皎白的月光。
賞析
這首詞以秋聲爲線索,層層深入地渲染出秋夜的悽清氛圍和詞人內心的愁緒。上闋開篇就連用「簟悽燈暗」營造出清冷孤寂的環境,通過對虛廊碎竹、淺渚枯蓮等聲音的描寫,生動地展現出秋聲的繁雜難辨,「桐飆又接」進一步將秋聲推向高潮,「吹入潘郎,一簪愁發」由秋聲聯想到自身衰老與愁緒,情與景巧妙融合。下闋着重描寫秋夜中各種聲音交織,陰蟲切切、檐鐵驚響、漏斷鍾疏等,從細微處更加深刻地突出秋聲的悲涼,「微吟漸怯」直接抒發詞人對秋聲的畏懼與哀愁 。最後「獨自開門,滿庭都是月」以景作結,在清冷月光的映襯下,將詞人的孤獨寂寞和無盡愁思表現得委婉含蓄,給人以幽遠的聯想,整首詞意境清幽冷峭,情感真摯深沉,秋聲、秋景與秋思完美結合,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
厲鶚
淸浙江錢塘人,字太鴻,一字雄飛,號樊榭,又號南湖花隱、西溪漁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七二〇年)舉人。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召試博學鴻詞科不遇。搜奇嗜博,嘗館揚州馬嶰谷、馬半槎小玲瓏山館數年,盡閲其善本祕籍,多見宋人集。學殖廣博,尤諳遼宋典章人事,因撰《宋詩紀事》。詩詞皆工,詩品淸髙,而長於用書。論詞崇周美成、姜白石,繼朱竹垞之「浙西詞派」名家。有《樊榭山房集》、《遼史拾遺》、《南宋院畫録》等,又與查蓮坡 同撰《絶妙好詞箋》。杭堇浦曰:「太鴻詩精深華妙,裁斷眾流,自新城、長水盛行一時,海内操觚者莫不乞靈於兩家,太鴻獨矯之以孤澹。用意旣超,徵材尤博,吾鄕稱詩,於宋元之後未之或過也。」沈歸愚曰:「樊榭徵士學問淹洽,尤熟精兩宋典實,人無敢難者。詩亦淸髙,五言在劉昚虛、常建之間。今浙西談藝家,專以飣餖(dìng dòu)掃撦(chě)爲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眞矣。」王蘭泉曰:「徵君詩幽新雋妙,刻琢硏煉,五言尤勝,大抵取法陶謝及王孟韋柳,而別有自得之趣。瑩然而淸,窅(yǎo)然精深貌;深遠貌而邃,擷宋詩之精詣而去其疎蕪。時沈文愨方以漢魏盛唐倡呉下,莫能相掩也。」翁覃谿曰:「樊榭以精細之思得韻得味,正亦從書巻中醖釀得來。」生平見《淸史稿·巻四百八十五·〈文苑列傳·厲鶚傳〉》。
► 17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