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聽張友鶴鄭穎孫彈琴
註釋
昃(zè):太陽偏西。 陰翳(yì):陰霾。 望舒:神話傳說中爲月駕車之神,也可借指月亮。 于于:自得的樣子。 樾(yuè):路旁遮陰的樹。 壝(wéi):古代祭壇四周的矮牆。 瓴甋(líng dì):磚。 趺(fū):同「跗」,腳。 具區:古澤藪名,即太湖。
翻譯
太陽偏西消除了陰霾,暮色催促着林中的烏鴉。秋天的帝王瞭解人的心情,用月亮來慰藉我。擺開筵席攜帶着絲桐琴,快樂地飲酒傾倒杯壺。鄭先生彈奏高山曲,張先生和諧地應和。清風在樹林間迴響,在高高的壇牆間踱步。半夜自在地遨遊,江面上出現明亮的珠子。接連的舟上賓客雜坐飲酒,親暱地坐着都是美麗的女子。向左看是河的南岸,向右眺望是城樓的角落。潔白的天和水,嘈雜的笙像竽。燈火闌珊處有磚,沙白橫着煙霧籠罩的村落。溫柔的妻子粉妝黛光,緩緩地來到前階。年幼的女兒鬥着紅綾,圓滾滾地抓到兩條魚。黃園聚集着同伴好友,明亮的池塘邊長滿菰蒲。陳洵辛苦地作詩,露天站着鷺鳥兩隻腳。欣賞的心情到了極點,看到的景色也令人快樂。浦江開闢樓閣門窗,欄杆和大海一樣。潘先生忽然前來拜訪,鄧先生駕着軒車。飛龍踢着波浪,落雁沉入江湖。紅顏越發豔麗,綠酒唱着吳地的歌曲。二十年今天的心情,好像先後有些不同。歡樂的情懷忽然覺察,一件事也不再剩下。俯仰看池上的柏樹,消失不見洲中的野鴨。稀疏的星星漸漸模糊不清,來的朋友也空自歸去嗎。在嶺東望不到盡頭,對着江南哀悼具區。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中秋夜的各種場景和人物活動,營造出一種歡樂而又略帶感慨的氛圍。從自然景色,如日昃後的陰翳消散、月亮出現等,到人們的活動,如筵席、彈琴、賞景、遊樂等,豐富多樣。詩中對人物的描寫細緻,如妻子女兒的神態動作,展現出生活的溫馨場景。通過回顧過去和對比現在,透露出一種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整首詩畫面感強烈,語言優美,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