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堯時日夏時:「堯日」「夏時」,這裏指代中國傳統的歲月時光,意謂香港的自然環境依舊是處於中國傳統時空之下 。
- 衣冠漢官儀:衣服和配飾還是漢族官員的禮儀規制樣式,這裏形容香港雖被侵佔,但當地民衆仍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服飾禮儀等風貌。
- 黃龍上大旗:黃龍旗:是清朝的國旗。這裏借指國家主權,不見黃龍大旗,意味着香港已被英國侵佔,失去了中國主權的象徵。
翻譯
眼前的流水依舊如遠古堯帝、夏禹時代流淌,人們身着漢服維持着舊時漢家官員的禮儀風貌。登上高樓四處眺望,真切感覺這確實是我們中國的土地啊,只是再也看不到代表清朝主權的黃龍大旗高高飄揚了 。
賞析
這首詩以感慨的筆觸,直抒胸臆地表達了詩人對香港現狀的複雜心境。開篇「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描繪出香港自然與人文仍保留着濃郁的中國傳統印記,強調這片土地的根源屬於中國。後兩句「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由前文的平靜轉入情感的激昂,在確認香港是祖國領土的同時,筆鋒一轉,突出黃龍旗不見這一事實,深刻地反映出香港被割讓後的主權喪失之痛,流露出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對國家遭受列強侵略、國土被佔的悲憤無奈,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沉憂慮 。

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漢族客家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黃遵憲出生於廣東嘉應州,1876年中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詩》等。被譽爲“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
黃遵憲的其他作品
- 《 養痾雜詩 》 —— [ 清 ] 黃遵憲
- 《 續懷人詩 》 —— [ 清 ] 黃遵憲
- 《 己亥杂诗 其四十一 (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作) 》 —— [ 清 ] 黃遵憲
- 《 憶胡曉岑 》 —— [ 清 ] 黃遵憲
- 《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五十四 》 —— [ 清 ] 黃遵憲
- 《 己亥杂诗 其十四 (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作) 》 —— [ 清 ] 黃遵憲
- 《 日本杂事诗 其四十二 》 —— [ 清 ] 黃遵憲
- 《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五 (光绪三年至七年作) 》 —— [ 清 ] 黃遵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