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社雜詠

盛植檳榔覆四檐,濃陰夏月失曦炎。 猱升取子飛騰過,不用如鉤長柄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番社:這裏指臺灣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落。
  • ****璥(jǐng):黃叔璥,清朝官員,曾著有關於臺灣風土民情的著作。
  • 檳榔:一種熱帶植物果實。
  • 曦(xī)炎:陽光、炎熱,曦指太陽。
  • 猱(náo)升:像猿猴一樣靈活地攀爬,猱是一種猿類動物。

翻譯

檳榔樹繁茂地種植在房屋四周,繁茂的枝葉將屋檐覆蓋。夏天的時候,濃密的樹陰遮蔽了陽光,讓人感受不到炎熱。當地的人攀爬檳榔樹摘取果實就像猿猴一樣靈活飛騰,根本不需要那種長長的帶鉤的鐮刀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臺灣少數民族聚居區獨特的生活場景。首句「盛植檳榔覆四檐」,直觀地展現出檳榔樹種植規模之大,已經成爲當地一道醒目的風景,也暗示出檳榔在當地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句「濃陰夏月失曦炎」通過對炎炎夏日中檳榔樹蔭庇的描寫,突出了其爲人們帶來的清涼與舒適。後兩句「猱升取子飛騰過,不用如鉤長柄鐮」則重點刻畫了當地民衆摘取檳榔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人們身手的敏捷,如同猿猴一般。詩人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全方位展示了番社不同尋常的風土人情,讀來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讓讀者彷彿穿越時空看到了彼時彼地的獨特畫面 。

黃叔璥

清順天大興人,字玉圃,晚號篤齋。黃叔琳弟。康熙四十八年進士。由戶部主事歷吏部員外郎、御史、江南常鎮揚道。以老致仕,家居七年卒。究心理學,以立誠爲本。著有《廣字義》、《近思錄集註》、《既倦錄》、《南臺舊聞》、《南征紀程》、《中州金石考》等。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