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閒書墨君堂壁二首
先人有敝廬,涪水之東邊。
我罷漢中守,歸此聊息焉。
是時五六月,赤日烘遙天。
山川盡?燥,草木皆焦燃。
塵襟既暫解,勝境乃獨專。
高林抱深麓,清蔭密石綿。
層巖敞戶外,淺瀨流窗前。
邀客上素琴,留僧酌寒泉。
竹簟白石枕,穩處只屢遷。
忽時乘高風,遠望立雲煙。
野興極浩蕩,俗慮無一緣。
氣爽神自樂,世故便可捐。
卻憶爲吏時,荷重常滿肩。
几案堆簿書,區處忘食眠。
冠帶坐大暑,顙汗常涓涓。
每懼落深責,取適敢自便。
安閒獲在茲,恍若夢遊仙。
行將佩守符,復爾趨洋川。
山中豈不戀,事有勢外牽。
尚子願未畢,安能賦歸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敝廬:破舊的房屋。
- 涪(fú)水:水名。
- ?(yù):形容乾燥。
-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 瀨(lài):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 竹簟(diàn):竹蓆。
- 荷重:擔負重荷。
- 顙(sǎng):額頭。
- 涓涓:細水緩流的樣子。
- 守符:官員受命守職的憑證。
- 洋川:地名。
- 尚子:指尚長,東漢人,隱居不仕。
翻譯
先父有座破舊房舍,在涪水的東邊。我辭去漢中太守後,回到這裏暫且休憩。當時是五六月份,烈日烘烤着遙遠的天空。山川都極其乾燥,草木都像被燒焦了一般。塵世的煩擾既然暫時解脫,這勝境就獨自享用。高大的樹林環抱着深深的山腳,清涼的樹陰濃密地覆蓋着石間。層層岩石在屋門外敞開,淺淺的急流在窗前流過。邀請客人來彈素琴,挽留僧人來飲寒泉。竹蓆和白石做的枕頭,安穩處只是屢次變換。忽然乘着高風,向遠處眺望立在雲煙之中。野外的興致極爲浩大,世俗的思慮沒有一點緣由。氣息清爽精神自然歡樂,世間的事務就可以捨棄。卻回憶起做官吏的時候,肩頭常常擔負沉重。几案上堆積着簿冊文書,處理事務時忘記了吃飯和睡覺。頭戴官帽腰帶在大暑天坐着,額頭上的汗水常常緩緩流淌。常常害怕受到嚴厲責罰,想尋求舒適怎敢自己隨便。在這裏獲得了安閒,恍惚像夢遊仙境。即將佩戴守符,又要去洋川。山裏難道不留戀嗎,是有事被外界所牽制。尚子的心願還沒有完成,怎能辭官歸田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回到先父舊居後的閒適生活與對過去爲官生活的對比感慨。詩中展現了夏日熾熱的環境下,舊居周圍的優美景色,如高林深麓、清蔭石綿、淺瀨流窗等,營造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詩人在這裏享受着彈琴、飲泉等愜意之事,與以往爲官時的繁忙勞累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此刻的閒適與自在。然而最後又透露出對官場的無奈,雖然留戀山居生活,但仍有事務牽掛,不能完全放任自由。詩歌語言質樸,生動地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