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馬駒父大閱

· 李洪
譚笑詩成馬槊橫,偏師何敢犯長城。 縱觀儒帥臨戎幕,想像天山破敵營。 麾幟精明嚴武備,山川彈壓颺威聲。 老來壯志渾消盡,射虎南山愧北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馬槊(shuò)**:古代在馬上使用的長矛,是衝鋒陷陣的武器。
  • **偏師:指主力軍以外的部分軍隊。
  • **長城:這裏比喻防守堅固、實力強大的軍隊。
  • **戎幕:軍帳,指軍隊中的營帳。
  • **天山:在今新疆境內,常用來代指邊疆作戰之地 。
  • ****麾幟(huī zhì)**:旗幟,這裏指揮軍隊的旗幟。
  • **彈壓:制服、壓制,這裏有憑藉威力鎮住之意。
  • ****颺(yáng)**:飛揚、傳揚 。
  • **射虎南山:《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曾在南山中射虎。
  • **北平:指西漢名將李廣,他曾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稱他爲「漢之飛將軍」。

翻譯

談笑之間詩篇已成,手中馬槊橫握,敵人的部分軍隊怎敢進犯我方如長城般堅固的防線。盡情觀看儒將風度的統帥親臨軍帳指揮,不禁想象他如同當年征戰邊疆在天山攻破敵營一般英勇。指揮軍隊的旗幟鮮明醒目,軍中武備嚴整。憑藉山川地勢展示威力,軍威傳揚四方。人老了之後,曾經的壯志都漸漸消失殆盡,我空有一腔心意,卻慚愧自己不像當年的李廣能在南山射虎禦敵,實在有愧於古人啊。

賞析

這首詩從多方面展現景象與情感。開篇通過「譚笑詩成馬槊橫」塑造出一個文能賦詩、武能橫槊的將領形象,且以「偏師何敢犯長城」突出我方防線的堅實與不可侵犯,氣勢不凡 。頜聯、頸聯描繪儒帥臨陣的情景,「縱觀儒帥臨戎幕」直接寫出主帥親臨營帳,有一種沉穩的大將風度;「想像天山破敵營」則通過想象,將眼前的將領與曾經征戰邊疆大破敵營的英雄聯繫起來,豐富了形象,展現出戰鬥的宏大場面和英雄氣概。「麾幟精明嚴武備,山川彈壓颺威聲」進一步描寫軍隊,軍旗鮮明突出武備嚴整,憑藉山川傳揚軍威,給人以雄健豪邁之感。尾聯情緒一轉,詩人感慨自己年老壯志已消,以「射虎南山愧北平」用李廣射虎的典故,表達對自身如今無力像前輩那樣上戰場殺敵的遺憾與慚愧,體現了歲月流逝、壯志未酬的複雜心境,全詩既有對軍中威武場景、將領風采的展現,又有詩人自我情感的深沉表達,剛柔並濟,意境深遠 。

李洪

宋揚州人,一雲吉州廬陵人,字子大。李正民子。歷官知溫州、藤州。寧宗慶元五年提舉浙東,除本路提刑。工詩,與弟漳、泳、泉、浙著《李氏花萼集》。又有《芸庵類稿》。 ► 403篇诗文